乾隆帝在位六十年,曾六次南下巡視。他在《御制南巡記》中說:“予臨禦五十年,凡舉二大事,一曰西師,二曰南巡。”乾隆帝把南巡作為他生平最重要事功之一。他六下江南,開支浩繁,成為乾隆中葉國勢漸衰的原因之一。他如此興師動眾南往北返,其目的為何?
目前分類:穿梭陰陽界線篇 (10215)
- Sep 18 Sun 2011 18:29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乾隆帝南巡的目的
- Sep 18 Sun 2011 18:25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乾隆與「篦箕巷」名稱的由來2
吃過早飯,乾隆皇帝和劉綸倆個人仍和昨天一樣穿著便服,雇了一條小船,從城裡內河劃出大水關,來到了大運河之中,只見來往大小船信揚帆搖櫓、川流不息,果然非常熱鬧。船過新橋,一眼就看到了花市街上,許多衙役差人穿燈走馬、地保團丁吆五喝六,弄得行人熙熙嚷嚷、百姓誠惶誠恐……這是啥原因啊?乾隆皇帝一看心裡就明白了,便對劉綸說:「唉!這肯定是陽湖縣搞的名堂,真討厭!我們還是尋個僻靜點的地方登岸吧,免得他們來囉嗦。」
- Sep 18 Sun 2011 18:22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乾隆與「篦箕巷」名稱的由來1
清朝辰光,大運河由西向東,從常州城的西門、南門到東門,繞城而過。近城的沿河兩岸,自然而然便形成了熱鬧的街市。老西門旁邊有個大水關,大水關裡面是城裡的內河,大水關外面便是大運河,這裡有一座高大的石拱橋--新橋,再往西就是懷德橋。新橋到懷德橋這一段大運河的北岸沿河灘,那時已經是非常鬧熱的花市街了。花市街在乾隆年間改名為篦箕巷。為啥要改呢?這裡還有一個故事哩!
- Sep 18 Sun 2011 18:19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乾隆帝禁書修書2
要編一套規模巨大的叢書,先得把書籍收集起來。乾隆帝下了命令,叫各省官員搜集、收購各種圖書上繳,並且定出了獎勵辦法,要私人進獻圖書,進獻越多,獎勵越大。這道命令一下,各地圖書果然源源不絕送到北京,只隔二年,就有二萬多種,再加上宮廷內部原來的大量圖書,數量就很可觀了。
- Sep 18 Sun 2011 18:17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乾隆帝禁書修書1
- Sep 18 Sun 2011 18:15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清高宗 乾隆皇帝
清高宗,名愛新覺羅· 弘曆(公元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雍正病死後繼位,爲清代入關第四帝。在位60年,病死,終年89歲。葬于河北裕陵(今河北省遵化縣西北)。
- Sep 18 Sun 2011 18:13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康熙帝平定三藩2
這三個藩王本來是投降清朝的明軍將領,一個是引清兵進關的吳三桂,一個叫尚可喜,一個叫耿仲明。因為他們幫助清朝消滅南明,鎮壓農民軍,清王朝認為他們有功,封吳三桂為平西王,駐防雲南、貴州:尚可喜為平南王,駐防廣東;耿仲明為靖南王,駐防福建,合起來叫做“三藩”。
- Sep 18 Sun 2011 18:11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康熙帝平定三藩1
- Sep 18 Sun 2011 18:09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康乾盛世
- Sep 18 Sun 2011 11:35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中國的馬可波羅-謝清高
謝清高﹐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生於廣東嘉應州(今梅州市)程鄉(今梅縣)金盤堡。謝18歲(1783年)起就跟隨外輪出洋,在各地漂泊了14年,到過許多國家、島嶼等,耳聞目睹了當地的風土人情。他學習外國語言﹐訪問各島嶼﹑城寨﹑風土人情和物產﹐為他從事航海事業打下了極其堅固的基礎。
- Sep 18 Sun 2011 11:32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康熙喜愛戲曲3
愛戲進而研習劇本
- Sep 18 Sun 2011 11:30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康熙喜愛戲曲2
康熙皇帝喜歡戲劇應該是毋庸置疑的。現在僅以《聖祖五幸江南全錄》一書中記康熙四十四年他第五次南巡江浙時,回程在揚州一地小住六天的情形,似乎就可以得到證明,書中寫當年五月回鑾事有:
- Sep 18 Sun 2011 11:28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康熙喜愛戲曲
《清稗類鈔》一書中曾記道:「康熙癸亥,聖祖以海宇蕩平,宜與臣民共為宴樂,特發帑金一千兩,在後載門架高台,命梨園子弟演目連傳奇,用活虎、活象、活馬。」癸亥年是康熙二十二年,這一年平定了鄭氏台灣,所以稱海宇蕩平。皇帝為了與民同賀,命梨園子弟演出目連救母故事,顯然皇帝對戲劇是有興趣的。同書又記:「康熙初,聖祖頒詔,禁止裝孔及諸賢。」可見在康熙初年皇帝就關心戲劇的內容了。為了崇儒尊孔,為了不褻瀆聖賢,他下令禁演有關孔子及聖賢的戲目。
《長生殿》傳奇引發禁演風波
- Sep 18 Sun 2011 11:25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從康熙大帝平定台灣詩說起
一六八三年的中秋節,施琅率清軍攻克台灣,捷報至京師,康熙皇帝與群臣慶賀之餘,滿懷傳激情寫下一首七言律詩:
- Sep 18 Sun 2011 11:23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康熙私訪誤會「字王」2
「謙虛好學,不恥下問,所以他才練就一筆好字!」
- Sep 18 Sun 2011 11:21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康熙私訪誤會「字王」1
清康熙好私訪,是出了名的。傳說一天上午,他摘金龍冠,脫去黃龍袍,頭戴瓜皮小帽,上面還有個紅疙瘩揪兒,穿著長袍,旬罩馬褂,漫步在五臺山台懷鎮楊林街上,真像一位有錢的大掌櫃。
- Sep 18 Sun 2011 11:18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康熙時的羅漢錢
民間有關「羅漢錢」的傳說甚多,有的說,16世紀初,康熙皇帝派兵由青海、四川進藏平亂,在進軍途中因斷缺軍餉,向佛寺征黃銅就地鑄錢,喇嘛和尚懾於威力,只好把寺廟的銅佛捐出,為了湊數,連十八尊金羅漢也同時獻繳,一起熔化,因而鑄出的銅錢金光錚亮,民間據此稱為《羅漢錢》。
- Sep 18 Sun 2011 11:12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康熙看病2
郎中一見康熙面帶笑容便知他的病全好了,於是故意說:「閣下今天是送藥錢來的?」康熙說:「正是。先生,你說要多少錢?」郎中哈哈大笑:「見笑了,那天晚上見你半信半疑,我才故意說治不好病分文不收,如今病好了還是分文不收。我見你氣宇非凡,只想跟你交個朋友罷了,請問,閣下尊姓大名?」康熙微微一笑:「學生姓黃,字天星,一介書生。」郎中一聽高興地說道:「我叫趙桂堂,也是一個窮書生。父親立志讓我金榜題名,光宗耀祖,可誰知天不遂人願,多次名落孫山,如今只好在京城開一個小藥鋪,一面行醫,一面攻讀,希望有朝一日能來個魚躍龍門。」康熙說道:「趙兄,常言說,榜上無名,腳下有路。依你高超的醫術,我可以力薦你進宮擔任御醫,豈不是魚躍龍門了嗎?」趙桂堂笑了笑說:「你錯了。我以為,行醫者應為普天下百姓著想,為他們排憂解難。進皇宮當御醫,儘管享盡榮華富貴,可不能為天下老百姓治病,非我所願,醫有何益?」康熙一聽,不禁說:「趙兄的德才令我佩服之至。仁兄,請恕我直言,既然你屢考不中,何不安下心在醫道上大展前程?」趙桂堂說:「我也是這麼想呀,只是行醫也非易事,我沒有這麼多的本錢,空有淩雲之志,也難有大的發展前程。老兄,你若日後發了大財,資助我一把,幫我建一座大藥堂,也算我沒有白給你看一次病。」康熙一聽毫不猶豫地說:「若真要建藥堂,叫什麼名字好呢?就叫同仁堂吧,你看這個名字怎麼樣?」趙桂堂見他當真,便笑著說:「剛才我是一句玩笑話,你莫當真。再說,建大藥堂需一大筆錢,誰知道你何時才能發大財呢?這是雲彩邊上的事,遠著哩。」康熙說:「眼下不妨試試。」說著從桌子上拿起筆來,順手寫了一張字條,又蓋上印章,然後說:「趙兄,明天你到內務府衙門去一趟,那兒有我的一位朋友,說不定真能管事。」說完,告辭而去。
- Sep 18 Sun 2011 11:09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康熙看病1
康熙皇帝得了一種怪病,宮中御醫把所有的名貴藥材都用遍了,就是不見病情好轉,他一怒之下停止了用藥。
- Sep 17 Sat 2011 22:00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白晉眼中的康熙大帝
法國天主教神父白晉一六五六年出生在法國曼城,受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世派遣來到中國。他曾擔任康熙皇帝的侍講,講授天文歷法及醫學、化學、藥學等西洋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