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天災更為頻繁。據資科統計,清代各種天災的次數,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朝代。歷史學家常常把清代分為兩段:1644年至1840年是清代盛世;1840年至1911年是清代衰世。令人回味的是,清代幾次大災.如大旱災、大洪災、大蝗災、大地震等都發生在1840年以後。它恰恰再次證明:天災同特定的政治、經濟互為因果。
目前分類:穿梭陰陽界線篇 (10215)
- Sep 17 Sat 2011 21:57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康熙皇帝與天災
- Sep 17 Sat 2011 21:54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開明君主-康熙
康熙大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年),是清代定都北京後的第二任皇帝,是我國帝王社會後期一位具有雄才大略和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康熙在位有六十一年之久,(西元一六六二年到一七七二年),節儉愛民,勵精圖治,為清皇朝的強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Sep 17 Sat 2011 21:51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順治帝的皇后-大、小博爾濟吉特氏
順治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姓博爾濟吉特氏,是順治生母的娘家侄女,乃多爾袞爲順治所選定。
- Sep 17 Sat 2011 21:48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清朝的王儲
清朝應該說是沒有王儲傳統的,後金努爾哈赤在滿清軍政一體的組織中實行八旗制度,此制度一直延續至清初。在八旗制度中旗主們的議政王大臣會議乃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旗主們都是兄弟,各旗主都有很大的權勢。八旗制度為努爾哈赤所創,旦努爾哈赤嘗試建立儲君,獨傳其子孫便立即出現事與願違的事情,這事情至少有兩次。
- Sep 17 Sat 2011 21:45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清代的文學藝術
中國每一個朝代的文學,都有其代表性的體裁。如果說清朝主流文學體裁是小說,相信沒有多少人會反對。
- Sep 17 Sat 2011 21:43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滿洲的崛起及入關
明朝滅亡以後,取代它而統治中國的是滿洲所建立的清朝。滿洲的前身是女真族。該族曾建立金國,金亡後一些部落乃散居東北,世代臣屬於元、明。明朝時,女真分為建州、海西、野人三大部,其中以建州女真的社會經濟發展較快。十六世紀末期,愛新覺羅家族的努爾哈赤被推為建州女真的首領,逐漸吞併鄰近部落,統一了女真。不久,他又建立八旗制度,創造文字,制訂法律,並於公元1616年稱汗登位,建國號大金(史稱後金),立都於赫圖阿拉(後稱興京)。
- Sep 17 Sat 2011 21:41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皇太極的繼位之謎
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二十一日,努爾哈赤毒疽發作而死,皇太極繼承汗位。關於皇太極是如何繼位的問題,有不同的說法。
- Sep 17 Sat 2011 21:38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清朝概論
清朝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朝代,由滿族貴族建立。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1644年,李自成農民軍推翻明朝統治,明崇禎帝自殺。清軍乘機入關打敗農民軍,同年,多爾袞迎順治帝入關,定都北京。清廷先後鎮壓了各地的農民起義和南明抗清武裝,逐步統一全國。
- Sep 17 Sat 2011 18:15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鄭和下西洋2
鄭和這一次出使,一直到第三年九月才回國。西洋各國國王趁鄭和回國,也都派了使者帶著禮物跟著他一起回訪。在出使的路上,雖然遇到幾次驚濤駭浪,但是船上有的是經驗豐富的老水手,船隊從沒出過事。只是在船隊回國、經過舊港的時候,卻遇到了一件麻煩事。
舊港地方有個海盜頭日,名叫陳祖義。他佔據了一個海島,糾集了一支海盜隊伍,專門搶劫過往客商的財物。這回聽到鄭和船隊帶著大批寶物經過,分外眼紅,就和同伙計議,表面上準備迎接,趁鄭和不防備,就動手搶劫。
- Sep 17 Sat 2011 18:12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鄭和下西洋1
- Sep 17 Sat 2011 18:10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明代第一個考察西域的旅行家─陳誠
陳誠,字子魯,江西吉水人。明洪武年間進士,任翰林檢討。由于他能任賢荐能,善于安撫少數民族,后升任吏部員外郎。明成祖永樂年間,西域和中亞撒馬爾罕等國都派使臣向明朝“年年進貢,歲歲來朝”。為了答謝諸國,宣揚明朝聖德,曾征求文武雙全的大臣出使西域。據明代周孟簡《送陳員外使西域詩有序》記載;「今年秋,皇上欲遣儒臣有文武才者遠使西域,大臣以子魯荐。」陳誠因此身負重任,先后五次出使酉域,足跡遠及中亞帖木耳帝國的名城哈烈(今阿富汗的赫拉特)。他的詩作曾描繪了西域的風光,表達了其出使西域的豪情壯志:
- Sep 17 Sat 2011 18:07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長城傳奇-五桂頭的傳說
在北京八達嶺長城附近,青龍橋以南、居庸關以北,有一處地方叫"五桂頭",形勢極為險要,是關溝七十二景之一。
- Sep 17 Sat 2011 18:05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萬里長城—明代長城2
為了清除及緩和這種對立局面,明廷採取了兩種政策:一曰宣撫。即採用公開安慰撫卹手段,爭取蒙古諸部首領降服。如封瓦剌、韃靼首領為王,割地給兀良哈部落三衛,勞動部隊。另一方面,為防止蒙古諸部落南侵,採取了積極防禦的政策,即修築長城,增設重鎮。建國第一年,明太祖就把修建長城做為頭等大事,派遣大將軍徐達開始修築居庸關等處長城,前後曆時近一百多年,才完成了明長城工程。永樂以後,明朝更堅定了由高壓轉為防禦措施的決心,所以“終明之世,邊防甚嚴,東起鴨綠、西抵嘉峪,綿亙萬裏,分地設守”。而所說的“分地設守”就是所謂的萬裏長城“九鎮”。附屬“九鎮”的邊牆,稱為“九邊”。
- Sep 17 Sat 2011 18:03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萬里長城—明代長城1
懷來縣東部,從東北到西南橫亙著一道綿延起伏、氣勢雄偉的古代建築工程,這就是萬裏長城。
- Sep 17 Sat 2011 18:01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廣東蠻子袁崇煥4
袁崇煥得到趙率教陣亡、尊化陷落的消息,既傷心愛將之死,又知局面嚴重,於是兩日兩夜急行軍三百餘里,比清軍早到二天,駐軍於北京廣渠門外。兩日後兩軍在廣渠門外大戰,清軍不支而退。潰敗的清軍,心中不忿,便在北京郊外大舉燒殺出氣。就在這時,清兵捉到了兩名明宮派在城外負責養馬的太監,皇太極心生一計,派了副將高鴻中、參將鮑承先、寧完我、巴克什、達海等人監守。到了晚上,鮑承先與寧完我二人一皇太極所設的密計大聲「耳語」,互相說道:「這次撤兵,並不是我們打了敗仗,那是皇上的妙計。你不見到嗎?皇上單獨騎了馬逼近敵人,敵人軍中有兩名軍官過來,參見皇上,商量好久,那兩名軍官就回去了。皇上和袁都師已有密約,大事不久就可成功。」
- Sep 17 Sat 2011 17:59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廣東蠻子袁崇煥3
大敵終於攻來了
- Sep 17 Sat 2011 17:57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廣東蠻子袁崇煥2
王在晉奏請正式任他為寧前兵備僉事。袁崇煥本來是沒有專責的散官,現在有了駐地,相當於寧遠、前屯衛二城的城防司令部政治委員,身當山海關外抗禦清兵的第一道防線。寧遠在最前線,前屯衛稍後。不過他雖負責防守寧遠、前屯衛,第一線的寧遠卻沒有城牆,沒有防禦工事,根本無城可守。他只得駐守在前屯衛。
- Sep 17 Sat 2011 17:55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廣東蠻子袁崇煥1
在距離香港不到一百五十公里的地區之中,過去三百多年內出了兩位與中國歷史有重大關係的人物。最重要的當然是孫中山先生。另一位是出生在廣東東莞縣的袁崇煥。
- Sep 17 Sat 2011 16:35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明成祖五次親征漠北
明永樂八年至二十二年(1410~1424),成祖朱棣五次親征漠北蒙古諸部,其氣魄為歷代帝王所罕見。明初大漠南北蒙古族分爲韃靼、瓦剌及兀良哈三大部,與明時戰時和。朝廷採取扶此抑彼、戰撫兼施策略,削弱蒙古諸部的力量。永樂四年,韃靼部阿魯台殺鬼力赤,立本雅失裏爲可汗,自稱太師。朱棣遣使通好,遭拒絕。七年四月,再遣使通好,被殺。七月,朱棣命淇國公丘福爲征虜大將軍,率精騎10萬北征,因輕敵冒進,被韃靼部包圍,全軍覆沒。
- Sep 17 Sat 2011 16:33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 明代的烽火
用烽火台點火舉煙來傳遞消息,代替了騎馬送信傳書的形式。這種“發明”和使用,早在周朝時就出現了。但烽火台在懷來出現和使用的年代,卻追溯不了那麼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