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發展也是神安排的,允許你發展到這一步出現了現代化的機器,現代化的設備,現代化的生活工具。古人沒有想到造它嗎?只是神在那一步還沒有安排。現代人一點也不比古人聰明。但是這個物質越發展,往往人就越陷在這個物質現實當中。”
現在的人總爲西方現代科學的日益發展而沾沾自喜,總認爲科技産品爲人類帶來了便利生活,還以爲現代比過去的人聰明許多。可是,由於人的道德沒有提升,結果卻是現代科技造成許多人只是沈溺一己物欲,重視享受。和中國古代科學相比之下,我們不難發現古人不但在科學研究及成果上不輸給現代科學家,而且他們個個都是虛心求學,不求名不求利,單純地作學問,爲貢獻所長,不怕劬勞。如此勇於實踐的科學精神,和中國古代科學成就一樣,一點也不遜色于西方現代科學,而且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當中都沒有造成大規模的環境污染或是使社會上的人心變壞。
看來,如果我們希望在未來的科技發展中,想要得到突破性或想找出一條永續發展之路時,似乎值得好好地研究研究中國古代的科學所走的路。
注1、《靈憲》:月光生於日之所照,魄生於日之所蔽;當日則光盈,就日則光盡也……當日之沖,光常不合者,蔽於地也,是謂暗虛……遇月則食。
注2、《後漢書·張衡傳》: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旁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振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如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注3、《應間篇》: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禁;不恥祿之不多,而恥智之不博。
注4、《隋唐書·律曆志》:古之九數,圓周率三,圓徑率一,其術疏舛。自劉歆、張衡、劉徽、王蕃、皮延宗之徒,各設新率,未臻折衷。宋末,南徐州從事史祖沖之,更開密法,以圓徑一億爲一丈, 圓周盈數(過剩近似值)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朒數(朒,nu。朒數,不足近似值)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正數在盈、朒二限之間。密率,圓徑一百一十三,圓周三百五十五。約率,圓徑七,周二十二。又設開差冪,開差立,兼以正圓參之。指要精密,算氏之最者也。所著之書,名爲《綴術》,學官莫能究其深奧,是故廢而不理。
- Jun 12 Sun 2011 19:25
1.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成就卓越的中國古代科學5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