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二、造紙工藝

對世界造紙工業的發展及人類文明的傳播具有深遠影響,基本造紙工藝一直沿用至今的當屬植物纖維製造的蔡侯紙,其基本原理一直未變。蔡倫造紙的基本特點是植物纖維經過剪切備料、漚煮、舂搗、加入或不加入輔料、抄造成型、乾燥,制成符合書寫或某種用途的薄片,稱之為紙。這與《說文解字》中所提到的“紙”本質上是不同的。

到了宋代還誕生了造紙專著《文房四譜﹒紙譜》,這是中國也是全世界最早的造紙專著。其中分敘事、製造、雜說、辭賦四項,談到了麻紙、籐紙、楮皮紙、桑皮紙等的源流、加工及用途,也談到了北宋的竹紙、麥桿紙、稻桿紙,具有很高的史料和學術價值 。

當我們徜徉於書林畫海之時,除了對藝術的贊嘆之外,也得感謝上天對我們的恩賜,沒有紙的發明,人類的文化將暗然失色。這其中宣紙的成績功不可沒。

“宣紙”一詞最早見於唐代元和年間,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論畫體工用榻寫》一文:“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寫”。宋末元初,曹姓人名曹大三遷涇縣小嶺,亦以製造宣紙為業。隨即宣紙在安徽涇縣有了繼承和長足的發展。民國年間楊大志曾考“宣紙產於安徽涇縣。涇縣晉時屬宣州郡,唐時屬宣州,皆為貢品,世稱宣紙。

宣紙質地純白細密,紋理清晰,綿韌而堅,百折不損。有“輕似蟬羽白似雪,抖似細綢不聞聲”之譽;光而不滑,吸水潤墨,宜書宜畫,不蠹不腐,有“紙壽千年”、“紙中之王”之稱。文書典籍、佛道經文、書畫珍品大多賴以千古傳存,早在唐代就列為貢品,清代已盛銷海外。

真正的宣紙具有耐久性、抗虫性、潤墨性和質地穩定等獨到的特性。宣紙講究的是“天時、地利、人和”這三種條件。“天時”是指當地的氣候條件包括溫度與濕度等,好的宣紙需要在特定的自然條件中生產出來。“地利”主要包括有特定微量物質元素含量的水源條件和其他資源條件,如原材料等。“人和”是指宣紙的生產需要掌握特定技能的工人去手工操作,這些手工操作的每一道工序都有隻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無窮奧妙之處,非經一定時限的實際操作是無法悟出其道理。在古代每一張紙都是造紙師傅的心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rossworld 的頭像
    crossworld

    穿越神佛世界濟世網 - 社團法人中華九天玄女文化推廣協會

    cross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