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內蒙古准格爾旗玉隆太出土的戰國晚期〈佇立馬形竿頭飾〉,現藏於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

秦代短短十五年,始皇陵浩浩蕩蕩的馬俑群,無論質與量,都遠遠超過戰國,尤其兩乘完整的彩繪銅車馬,至今無出其右者。單就馬的塑形而論,戰國的銅馬好像還殘留著犧尊的厚重感,腿短而重心低。反觀秦代銅馬,不僅尺寸接近真馬,寫實的程度也近乎逼真。這樣大的差異,教人一邊兒納悶,一邊兒期待可以銜接兩者的新發現。


漢初承續前代舊制,以兵馬俑陪葬帝王將相,在陜西咸陽市楊家灣和江蘇徐州市獅子山漢墓均發現大量陪葬兵馬陶俑,但已發掘的西漢銅馬卻不多,一九八一年陜西茂陵東側的一個無名塚中曾出土一件。茂陵是武帝的陵墓,漢朝武功在武帝時最盛,東達朝鮮,南至越南北部,在北疆更是大破宿敵匈奴,打穿一條向西的通路。為了打敗長於騎射的北方民族,武帝向烏孫、大宛求馬,先得烏孫馬,名曰「天馬」 ,後得大宛汗血馬,覺得較烏孫馬更好,便改烏孫馬曰「西極」 ,稱大宛馬為「天馬」;這匹武帝靈寢近側的鎏金銅馬,雖然無法確知屬於那種馬,但工藝精湛,藝術與技術兼優,不輸秦皇銅馬。

不過一九八○年出土於廣西貴縣風流嶺三十一號西漢墓的銅馬似乎更有漢的特色。高度一一五點五公分,分九段鑄造套合而成,塑造出一匹肌肉豐滿、氣勢昂揚的健馬形象,大馬昂首嘶鳴、一腿微舉,凝蓄著蓄勢待發的動感。不只是馬俑,漢畫像磚、畫像石、壁畫裏也多見會走、會跑、飛馳著的馬,而且一如人物,也有著質樸而生動的情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oss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