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飛燕‧想像無限


1969年甘肅武威縣北郊雷台一座大墓出土的西漢銅奔馬〈馬踏飛燕〉。

東漢時期銅馬的發現,比前代為多,出土地點分布東西南北,在銅器時代已近尾聲之時,不曉得這是否意味著馬匹的使用比過去普遍化。已知的例子中,〈馬踏飛燕〉獨具巧妙匠心,把漢代藝術中的動感特色成功地傳達出來。一九六九年甘肅武威縣北郊雷台一座大墓,一舉出土了銅馬三十九件,〈馬踏飛燕〉一馬當先地帶領著一隊出行的儀仗車馬。這匹馬得到一致讚嘆,也引發一些討論。

首先是它的名稱。有人說此馬非凡馬,是稱為「天馬」的神馬,足下飛燕亦為「龍雀」之誤,因此稱為「馬超龍雀」才能點出它的不凡。也有主張足下飛物實為「飛烏」 ,馬踏飛烏的文字意象大約不夠悠美,故更正其名為「馬踏飛鳥」 。其次是主張足下為烏鴉的緣由,因為真實生活裏不可能出現馬踏飛鳥奔跑的情狀,而放置其後的車馬儀仗卻是生活寫實場景,所以這件銅馬其實是依照相馬法式製作,用來當作相良馬的比對範本,它的超寫實描寫手法是在表現良馬的能力,若依據馬王堆出土帛書《相馬經》所載,就是能夠追及烏鴉的馳走速度。其他的討論還有馬的品種,以及由馬腿跨伸的狀態判斷屬於何種奔馳姿勢等;這些有趣的看法,無論是非,著實表達了今人對兩千年前無名匠人的由衷讚美,高僅三四點五公分的奔馬所蘊涵的巨大動力,竟然可以跨越時空的隔閡,啟動無限的想像,一如蒙娜麗莎永遠的微笑。

藝術是現實生活的呈現,馬雖然很早就與中國人為伍,但要到戰國後才漸漸成為中國藝術中的要角,漢代是一次高峰,這與國家將馬視為戰力,積極地培育繁殖有關。古時稱銅為金,是一種貴重的材料,以銅作藝術媒材,盛行在商周,至漢已漸式微。商周鮮見的銅馬,到漢朝卻不乏佳例,可見得馬終於成為中國人喜愛的藝術題材,並且在漢以後持續成為藝術家的創作泉源。

(http://www.dajiyua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oss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