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起世經》中佛教的基本概念佛教對於宇宙(器世間)的變化與生命(情世間)的流轉﹐認為這皆是眾生造作「業力」的結果。「業」﹐是指任何的行動與行為,就是因、緣、果報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明顯地和「無常」有關,這表示事物會改變,不會保持同一個狀態。如造作善業可以往生天道或轉生至較好的部州;造作惡業,會墮入地獄等惡道。個人單獨造作﹐稱為「別業」;與他人共同造作﹐稱為「共業」。由於「共業」所以感到同樣的果報。所以﹐地球的形成﹐便是過去地球世界的眾生共同造作業力所感的結果。在有各類不同的共業﹐也感得不同的世界,如地獄、餓鬼等。在宇宙中﹐有著無量無數的世界﹐它們的成因﹐也都是由於各類不同眾生﹐所造共業所形成的。所以《起世經》就是在佛教「業力說」的觀念下﹐將眾生是從何而來?世界是如何形成?世界的環境是如何?有情世間的狀態?做一個詳盡的說明。

在此經中釋尊除了說明情、器世界的狀態﹐也開顯佛教的基本觀念。所以本文針對經中的佛教道理作以下的探討:

(1) 諸行無常的道理世界者﹐以佛教的觀點來說乃是:「無量時間與無量空間連貫而成的幻體。」亦謂之「世間」﹐而世間又分為三種﹐一者「器世間」﹐二者「情世間」﹐三者「時世間」。

所謂的「器世間」是指一切物質﹐如山河大地﹑日月﹑一切植物﹐必經成﹑住﹑壞﹑空四個時期。所以釋尊在《起世經》的《閻浮州品》說:………此三千大千世界﹐同時成立﹐同時成已而復敗壞﹐同時壞已而復還立﹐同時立已而得安住。如是世界﹐周遍燒已﹐名為散壞﹐周遍起已﹐名為成立﹐周遍住已﹐名為安住。………在《劫住品》又說:………於此東方所有世界﹐轉住轉壞﹐無有間時﹐或有轉成﹐或有轉壞。諸比丘﹐南西北方所有世界﹐轉成轉住亦復如是。諸比丘﹐如五段輪﹐除其軸已﹐旋轉不住﹐無暫閒時﹐略說世界﹐亦復如是。………說明了整個器世間(十方世界)是不斷的成﹑住﹑壞﹑空。而且成﹑住﹑壞﹑空也是同時進行的。

所謂「情世間」是指六道眾生之世界﹐必經生、老、病、死。所以釋尊在《起世經》的《轉輪聖王品》說:………轉輪聖王命終以後﹐始經七日﹐輪寶﹑象寶﹑馬寶﹑珠寶﹐皆自然隱沒不見﹐女寶主藏主兵將等﹐悉亦命終﹐四種寶城﹐稍稍改變﹐還為磚土﹐所有人民﹐亦皆隨時﹐漸次減少。………一切諸行﹐有為無常﹐如是遷改﹐無有常住﹐破壞離散﹐不得自在﹐世磨滅法﹐暫須臾間﹐非久停住。………說明轉輪聖王福報再大﹐仍會命終﹐七寶在轉輪聖王命中七日後﹐亦將逐漸消失﹐而此整個城堡人民﹑環境也都將越來越差﹐說明「情世間」的道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oss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