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無明:我們迷惑無知,對善惡因果不明白,於佛、法、僧三寶不明白,也不知不覺,這就稱為『無明』。在十二因緣中的『無明』是過去世煩惱的總稱。
(2)、行:因為無明使我們迷惑,發動心驅使身,口,意造業,此稱為『行』。此造作產生將來的果報,既是我們今世所受的善惡諸業的果報,所以『行』就是業報,使我們投胎輪迴生死。現在果:識、名色、六入、觸、受是現在苦果。
(3)、識:眾生前生死時,名色(精神與物質)的活動散滅,而轉成另一系列的精神活動。好像前世是人,死後轉生為烏龜,那做人的精神活動就滅,轉變成為烏龜的精神活動。因惑業導致,此『識』重新入胎。此『識』與前六識(眼、耳、鼻、舌、身、意)不同,在此處特別指入胎的『識』。在南傳佛教只說為『識』,但大成佛教的唯識宗說是第八識--阿賴耶識。我們死後,生前的名色散掉,心識繼續活動,形成意生身,也就是中陰身,它能夠入胎。
(4)、名色:名者心也,『色』者身也。『識』入胎後,身軀及精神組成胞胎。胞胎漸漸長成,物質的身軀慢慢的形成,就有六根;精神活動也慢慢產生知覺。在這成長的過程中,當它六根還沒圓滿生成時,精神活動成為『名』,身軀的生長稱為『色』。實際上現在我們也有『名色』,既是眼前身心的精神稱為『名』,身軀稱為『色』;但當胎兒生長時,六根未具,精神與物質的活動,稱之為『名色』。這是為了區別它們之間的不同,而特別給予的名稱。
(5)、六入:名色慢慢生長,六根生出來後,就有『六入』。因為我們從此得到消息,知道外境,故稱為『六入』。『六入』又名『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因為『六識』從此生起,像樹根能長出樹木,故稱為『六根』。六根成長依胞胎,成長圓滿之後胎兒就從母胎中出來,此時六根就完全具足。
(6)、觸:根、塵、識和合的心理作用,成為『觸』。此事一個心理作用,成為『心所』,並非兩個東西接觸之意。胎兒從母胎中出來後,六根就接觸到外境。胎兒一出世,第一個接觸外境的是身觸,而第一個受是苦受。同樣的,眼、耳、鼻、意,與外境接觸時,也產生眼觸,耳觸、鼻觸、舌觸和意觸。由識至受皆由過去業力引起、不自在故是苦果。
(7)、受:有了這個觸後,就可感受外界的事物,而生起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捨受。十二因緣從『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一直到『受』,這些都不是我們所需所要,是因為過去無明造業,現在承受到果報,而使我們擁有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