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第五訪升任張掖(郡名,治所在今甘肅省張掖市西北)太守。第五訪上任後,這裏遇到少見的大旱,從春至夏,滴雨未見,大地乾裂,焦土千里,幼小的莊稼苗全部枯死。到秋天,許多農家顆粒未收。一些奸商乘機囤積糧食,擡高糧價,一石粟竟要幾千錢。貧窮農家,哪里有錢購糧。荒年如此嚴重,許多農民忍饑挨餓,奄奄待斃。
- Jul 07 Thu 2011 12:11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循吏列傳——第五訪(下)
- Jul 07 Thu 2011 12:09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循吏列傳——第五訪(上)
古代的複姓較多,有的還很奇特。比如以“第五”爲姓者,恐怕今天已經不復存在了。可是在漢朝就有。下面所要介紹的一位體察民間疾苦、拯救黎民于水火的廉潔秉公之士,就以“第五”爲姓,他叫第五訪。《後漢書·循吏列傳》還爲他寫了傳,頌揚他的事迹。
- Jul 07 Thu 2011 12:07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小皇帝與大將軍----霍光的故事
大將軍霍光輔助小皇帝弗陵殫心盡力,實行與民休息政策,減輕賦稅,減少官金,鼓勵生產,把國家大事管理得井井有條,很受百姓的稱贊。
- Jul 07 Thu 2011 12:05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匈奴末滅,何以家爲3
根據沙漠作戰的特點,霍去病大膽選用部分降漢的匈奴人和留居匈奴時間較長的漢人爲軍校,造成熟知匈奴軍情和漠北物候的優勢。率領有向導的輕騎兵,離開基地,深入敵後,取食於敵,追奔逐北兩千多里,尋找單于。由於單于主力西移,他又率部翻離候山(今何地不詳),渡弓盧水(今蒙古克魯倫河),與匈奴左賢王(轄匈奴東部地方的最高長官)部酣戰,結果獲匈奴頓頭等三小王將軍、相國、都尉等八十三人,共斬俘七萬餘人,匈奴左部幾乎全軍覆滅。
- Jul 07 Thu 2011 12:03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匈奴末滅,何以家爲2
同年夏,霍去病又與公孫敖串數萬騎兵從北地郡(今甘肅永昌西)出發,進攻匈奴右賢王,以徹底殲滅河西匈奴有生力量。由於沿焉支山北正西挺進的公孫敖部迷失道路,未能如期會師,霍去病隨機應變,率軍越過居延海(今內蒙古自治區西北),由西北轉向東南,深入兩千多里,從祁連山麓爍得(今甘肅張掖西北)猛攻渾邪鑠、休屠二王側翼,斬敵三萬餘,迫使匈奴退出河西走廊。匈奴爲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婦無顔色。」
- Jul 07 Thu 2011 12:01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匈奴末滅,何以家爲1
霍去病生於漢武帝太初元年(西元前140年),是河東郡平陽(今山西臨汾)人,父親是平陽縣衙役,曾在平陽公主(漢武帝之姐)家當差,母親是公主家的侍女。
- Jul 07 Thu 2011 11:58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匈奴起源之謎
匈奴是我國古代民族。戰國時分佈于燕、趙、秦以北地區,秦漢之際勢力強盛,統治大漠南北,建立奴隸制軍事政權,屢次與中原王朝征戰,為中原一大外患。漢高祖七年(前200),匈奴大敗漢軍于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迫使劉邦締結和親之約。漢武帝即位後,多次進軍漠北,扭轉了屈辱忍讓的局面。後匈奴內部紛爭,于東漢建武二十四年,分裂爲南、北兩支。南匈奴人居內地,南北朝時成爲逐鹿中原的“五胡”之一,曾先後建立前趙、北涼、夏等國。北匈奴屢爲東漢和南匈奴所敗,部分西遷,引起歐洲民族大遷徙,導致了羅馬帝國的崩潰。
- Jul 07 Thu 2011 11:54
7203.台嫌戴頭套 以為要被「打掉」
- Jul 07 Thu 2011 11:45
7202.江澤民生死 牽動18大人事布局
- Jul 07 Thu 2011 00:05
2350.觀世音菩薩1393-唐密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