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多難的童年

古代的複姓較多,有的還很奇特。比如以“第五”爲姓者,恐怕今天已經不復存在了。可是在漢朝就有。下面所要介紹的一位體察民間疾苦、拯救黎民于水火的廉潔秉公之士,就以“第五”爲姓,他叫第五訪。《後漢書·循吏列傳》還爲他寫了傳,頌揚他的事迹。

第五訪,字仲謀,是東漢中期京兆長陵(今陝西省鹹陽市東北)人。他的祖父第五倫曾做過漢朝司空的官。祖父以後,家境衰敗,淪爲貧苦農民。第五訪就是在這種貧困的環境裏出生,又經受饑寒交迫的磨難。尤其不幸的是,他早年就失去了父母,只好依附於兄嫂家裏,由兄嫂把他拉扯成人。

兄嫂的生活自然也是饑不能充食,寒難以添衣。在清貧之極,生活難以維持的情況下,第五訪稍大便到豪門富戶家裏當雇工,把掙來的錢奉養兄嫂。苦難的童年,磨煉了第五訪的性格,使他能夠體會民間疾苦,同情勞動人民的辛酸。貧困和苦難並沒有使第五訪喪志,反而激勵了他勤學苦讀的志氣,這也許是祖父留下的遺風吧。第五訪一有空閒時間,就借來富家的書籍,孜孜不倦地閱讀,他特別注重學習治國之道和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有關技藝等方面的知識。由於他天性聰敏,富有智慧,再加勤奮刻苦,不恥下問,學識逐步淵博起來。

初爲官吏

由於漢代選拔官吏不把學府讀書取仕當作唯一途徑(正式的科舉考試在隋朝才建立),這給沒有上過正規學校卻有學識的第五訪能夠做官帶來了機遇。一個偶然的機會,第五訪被薦,做了某郡的功曹。這“功曹”的官,相當於郡守的總務長,除掌人事之權外,並參與一定政務的處理。

第五訪克盡職守,忠於政務,頗有政績,很快被薦舉爲孝廉,補任新都(今四川省新都縣)縣令。第五訪任縣令後,治政有方,百業興盛,三年之間,有相鄰的幾個縣入籍新都縣,新都縣的戶數增加10倍。

──轉自《中華文化信息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rossworld 的頭像
    crossworld

    穿越神佛世界濟世網 - 社團法人中華九天玄女文化推廣協會

    cross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