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耨觀音》
阿耨觀音,乃梵文Anuttara svaRa的譯音,華譯為「阿耨多羅」。意為「無上」之義,又稱「阿耨多羅觀音」,簡稱「阿耨觀音」。為三十三觀音之一尊。
阿耨多羅,也有譯為「無上優異」者。說此尊之名,常見於各部佛經之中,如《金剛經》云:「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常生如是之心。」
該經又說:「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所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釋迦牟尼佛又接著解說道:「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又云:「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中略〉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阿彌陀經》亦云:「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法華經‧敘品》一開始,即說諸聖眾八萬人,皆得於阿耨多羅三菩提,不退轉,皆得陀羅尼,樂說辯才轉不退轉法輪。又曰:「為諸菩薩應六波羅蜜,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種智。」
但據《維摩經‧佛國品》解釋說:「阿耨多羅,秦言無上。三藐三菩提,秦言正徧知。」而《法華玄贊》卷二也云:「阿。云無。耨多羅,云上。三,云正。藐,云等。又三,云正。菩提,云覺。即是無上正等正覺。」
此說,顯然與前說迴異。是故,又有說,阿耨觀音即「阿耨達池」,又稱「阿耨大泉」,華譯為「無熱惱池」之意。此池位於瞻部洲之中心。八地菩薩以願力,化作龍王,住于其中。其阿耨達龍王,即為八大龍王之一。
因阿耨觀音具有水源女神的特質,所以此尊形象為左膝倚背,坐在岩石上,兩手相交,遠眺海面。
而又有人認為,此尊是從《法華經‧普門品》中所云之:「或漂流巨海,遭遇龍魚諸鬼大難時,念彼觀音力,時悉不敢害。」因其有拯救海難、消除災難之功德,而將觀世音,視為水源女神之一〈如福建和台灣所崇拜的「媽祖」,也為世人視同海上的保護女神一般〉而有此形象。
在《觀世音菩薩感應錄》中,曾舉證《法苑珠林》之記載說:「晉朝山東瑯琊縣人徐榮山,有一次到東陽營生,還鄉時,走水路,途經定山附近,船家不熟水道,誤墜海中漩渦之中。船眼看即將沉沒,汲汲可危。」
徐榮山,無計可施,惟有誠心念誦觀音佛號。此時,奇蹟突然出現,像似有人,將船拉出漩渦。頓時,脫離險境,沿江而下。
彼時,已近傍晚,夜幕低垂,天色昏暗,狂風暴雨,一時之間,迷失航向,而江浪兇猛,怒拍船身,幾度差點翻覆。徐榮山趕緊不斷地高聲持誦佛經。忽見山頭有火,烈焰熾盛。照徹江心,迴舟向前,安然抵達岸邊。
翌日問岸上人家,昨夜山上何火,皆不知也。乃知此係觀世音菩薩,佛力護佑也。
阿耨觀音 真言 結印 真言 密咒 觀想法 請參閱本書內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