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至修身以俟之,乃積德祈天之事。曰修,則身有過惡,皆當治而去之;
曰俟,則一毫覬覦,一毫將迎,皆當斬絕之矣。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此
便是實學。
汝未能無心,但能持準提咒,無記無數,不令間斷,持得純熟,於持中
不持,於不持中持。到得念頭不動,則靈驗矣。」
餘初號學海,是日改號了凡;蓋悟立命之說,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從此而
後,終日兢兢,便覺與前不同。前日只是悠悠放任,到此自有戰兢惕厲景象,在
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人憎我毀我,自能恬然容受。
到明年(西元1570年)禮部考科舉,孔先生算該第三,忽考第一;其言不驗,
而秋闈中式矣。然行義未純,檢身多誤;或見善而行之不勇,或救人而心常自疑;
或身勉為善,而口有過言;或醒時操持,而醉後放逸;以過折功,日常虛度。自
己巳歲(西元1569年)發願,直至己卯歲(西元1579年),曆十馀年,而三千善行
始完。
時方從李漸庵入關,未及回嚮。庚辰(西元1580年)南還。始請性空,慧空
諸上人,就東塔禪堂回嚮。遂起求子願,亦許行三千善事。辛巳(西元1581年),
生男天啟。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