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餘行一事,隨以筆記;汝母不能書,每行一事,輒用鵝毛管,印一朱圈於曆
日之上。或施食貧人,或放生命,一日有多至十馀者。至癸未(西元1583年)八
月,三千之數已滿。復請性空輩,就家庭回嚮。九月十三日,復起求中進士願,
許行善事一萬條,丙戌(西元1586年)登第,授寶坻知縣。
餘置空格一冊,名曰治心篇。晨起坐堂,家人攜付門役,置案上,所行善惡,
纖悉必記。夜則設桌於庭,效趙閱道焚香告帝。
汝母見所行不多,輒顰蹙曰:「我前在家,相助為善,故三千之數得完;今
許一萬,衙中無事可行,何時得圓滿乎?」
夜間偶夢見一神人,餘言善事難完之故。神曰:「只減糧一節,萬行俱完矣。」
蓋寶坻之田,每畝二分三釐七毫。餘為區處,減至一分四釐六毫,委有此事,心
頗驚疑。適幻餘禪師自五台來,餘以夢告之,且問此事宜信否?
師曰:「善心真切,即一行可當萬善,況合縣減糧,萬民受福乎?」
吾即捐俸銀,請其就五台山齋僧一萬而回嚮之。
孔公算予五十三歲有厄,餘未嘗祈壽,是歲竟無恙,今六十九矣。書曰:「天
難諶,命靡常。」又雲:「惟命不於常」,皆非誑語。吾於是而知,凡稱禍福自
己求之者,乃聖賢之言。若謂禍福惟天所命,則世俗之論矣。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