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貧欺良將

袁崇煥行事太直是一個原因。但是,國家財政困難,發生種種末代景象,更是不可忽視的。然而,明朝之積弊並非一朝一夕所致。

他一到邊關,部隊面臨的是欠餉。所謂「皇帝不差餓兵」,沒給錢怎麼打戰呢?明朝財政本來富厚,自從貪財聚斂的神宗皇帝搜刮全國財富以充實「內庫」(皇帝的私人財產),明朝百姓越來越窮,連軍費都積欠不發。

唐朝開國的辦法是行府兵,兵農合一。明朝在邊關也行屯田,希望自給自足。不過,軍費龐大是事實,欠餉不發鬧兵變也是事實。可是,崇禎的性格本來就小氣,此時國家沒錢,他就更斤斤計較了。

他一方面再加稅,另一方面以高道德標準要求,希望將士效法唐朝張巡死守雎陽城時,寧以捕雀、捕鼠充飢的死守精神,鎮守邊關。

這時,國庫雖虛,內庫卻實。袁崇煥眼見欠餉為患,兵變時起。便向皇帝挖肉,要求以內庫支應,發出軍餉。當時百官眾口一詞,都贊成拿出內帑,因為國庫實在沒錢了。

崇禎皇帝固執的個性凸顯出來了,他不認為他應該給錢(事實上,這些錢本來都是百姓的),而是袁崇煥應該待下如父子,那麼屬下必定會懷德而不忍叛。他拿著這種大道理掩蓋自己的自私與小氣,明朝能不亡嗎?他待下如此刻薄,是君父對臣子之義嗎?

說到頭來,成功的方法各有不同,亡國的途徑只有一條。崇禎皇帝太年輕了,他還沒學好如何當皇帝,國家已然處於危急之秋。當一個領導者,是需要具備很大的德,要有大忍之心,能捨,能容。他的肚量必須得大,有幾個意見是不能視之等閒的。其一是時勢或天命;其一是好的部屬;其一便是不可忽視的敵人。形勢大好時要見其隱憂,形勢不佳時要發掘機會,知人善任,肚大能容。這幾個條件,往往見於開朝之主,卻少見於亡國之君。明朝也不例外。

這些事情,崇禎皇帝都不懂。崇禎不是修道人,可是如果他能如先祖一樣,善聽修道人的建議,垂拱而治,不教而化,明朝轉危為安,有何難哉?

如同劉邦能忍,封韓信為王,以攻打項羽。如果崇禎皇帝能忍一忍,放心、放手交給袁崇煥,明朝的邊防便不至潰決。如果他能捨得內庫的私人錢財,甚至減少賦稅,把財政搞到萬曆初年時的情境,大清必懼其聲威,自來臣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rossworld 的頭像
    crossworld

    穿越神佛世界濟世網 - 社團法人中華九天玄女文化推廣協會

    cross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