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天意難違
明朝之亡,或許是天意吧!想當年,朱元璋驅逐蒙古人,重振漢家光,他何嘗有什麼學識武功,竟能推翻蒙古的鐵蹄軍。他是皇覺寺的小和尚,竟能使劉伯溫、徐達、常遇春等人心悅誠服,還有一班奇人異士輔助他。這難道不是天意?
朝政日衰,廷臣黨爭於內,大將失意於外,連袁崇煥這樣的將領,尚且在對敵之刻,被皇帝召回,關入牢中,後遭千刀萬剮,含冤而死。這難道不是天意亡明嗎?歷史的巨輪依著宇宙的律動而行,這就是天意啊!
朱元璋建立了君主的極權專制,視廷臣如僕役,要打便打,要殺便殺。有明一朝,幾乎是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化的過程。太祖、成祖英明神武,故一世之英主也,隨後君王江河日下,權臣、宦官把持權柄,為禍不小。神宗初,張居正以大學士掌大權,使明朝國力重振,不過權臣的政治,從此蔓延。
崇禎皇帝之妒忌權臣,其來有自也。太祖破壞了君相的權力均衡,末代的皇帝對權臣的依賴與妒忌,造成了明朝的衰亡。
崇禎皇帝在位十七年,換了50個宰相,14個國防部長。他眼見北京即將失守,還在案上寫下:「文臣人人可殺」,他對臣子的恨,可見一斑。於是,皇帝的權力,就在各種稀奇古怪的人心驅使下,葬送整個朝代。
明朝亡於無道
國王的妒忌,袁督師的冤死,豈是偶然的嗎?百年孤寂後,重看歷史,我不禁掩卷思索。歷史似乎重演一遍,然而大多數人只是眼睜睜地看著。
我知道了:明朝之亡,非亡於外族,非亡於昏君,非亡於權臣,乃亡於無道,國無道,於是上下交相亡,明朝謝幕而去矣。
於是,我只能嘆息!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