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盜戒





























釋名



不與而取他物,名之為盜。


類分多種:


一、偷取


二、劫取


三、騙取


四、脅取


五、訛賴取


六、抵謾取


賭博、偷稅皆犯盜戒。印刷品郵件附信,亦犯盜戒。



制意



一、業道重故。謂犯偷盜重罪,豈堪入道。


二、犯國法故。古今各國無不禁盜。人天大小乘戒悉制為重。


三、被盜之人,焦慮憂惱,或致失命。


四、違六度背四攝。以彼法先令布施,以度攝眾生。今則反盜眾生財物,違背彼法故。


五、壞人信心,破滅佛法故。


(五戒悉同)



次第



一、約十善業及十惡業,皆先殺次盜。


二、殺盜二罪,先害正報,次損依報。反之斷惡修善,則應先不害正報,次不損依報。



具緣



一、有主物


二、有主物想


三、有盜心


四、是重物(值銀八分以上)


五、興方便


六、舉離本處



輕重



有極重、重、輕之別:


一、盜十方僧物,現前僧物者,其罪重於殺八萬四千父母及五逆罪。


二、盜三寶物,師長、父母、發菩提心人之物罪重。盜國營公有財物者罪重。盜物值八分銀者犯重罪。


三、八分銀以下中罪、輕罪。


又就被盜之人苦惱多少,罪分輕重。



開遮



開緣有五:


一、與想(以為人已與己也)


二、己有想


三、糞掃想(極賤之物)


四、暫用想


五、親厚想


菩薩見惡官盜賊,奪他財物,以慈悲心,


隨力所能,罰治奪取,還所有主,不犯。



果〈犯〉報



偷盜


一、墮三惡道


二、若生人中,貧窮下賤,或多資財,而不得自在使用。


三、苗稼房屋,遭水火霜雹等災。


四、他人失物,於己生疑。


五、身常受苦,心懷憂惱。



果〈持〉報



戒盜


一、資財盈積,而不散失。


二、多人愛念,信任不疑。


三、善名流布,十方讚歎。


四、處眾無畏,人不敢欺。


五、身心安樂,命終生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rossworld 的頭像
    crossworld

    穿越神佛世界濟世網 - 社團法人中華九天玄女文化推廣協會

    cross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