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就是不可悔根本罪;
中品有可悔近方便罪:二身和合,止而不淫。
中品可悔等流罪:入余處,指非道。
下品可悔遠方便罪:發心欲淫而未淫。
四、大妄語
上品不可悔根本罪:向人妄言自得過人法,過人法就是聖人法,得了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等都是打大妄語,四禪八定都包括在內,一切出離的諸法要乃至修五停心觀未得說得、未證言證,只要對方聽懂你所說,就犯了上品不可悔根本罪。
中品可悔近方便罪:誤說,而未遂本心。說不了了,前人未了解,或向聾癡不解語者說。
中品可悔等流罪:向天龍鬼神說,或向解語畜生說證果等,彼領解。
另外還要說明犯四種口過的結罪,如果優婆塞、優婆夷向人說小妄語,欺誑對方;或者兩舌語,撥弄是非;惡口,毀罵;或者綺語,說無益語,如果所說言詞說的清楚明白都是犯中品可悔罪。
下品可悔遠方便罪:發心欲妄語而未言。或者所說言詞不清楚,聽者沒明白,罵人沒罵清楚,這個是犯下品可悔遠方便罪。需要對小妄語略略說明一下,如果優婆塞、優婆夷實實在在的看到了;見到了;聽到了聲音;了知了,感覺到了,軟啊硬啊;但是你自己偏偏說沒看到、沒見到、沒聽到,沒感覺到,不知道,這就要犯中品可悔罪。
而且小妄語是約三時來判的,沒打妄語前起心動念要打妄語,就結下品前方便可悔罪;如果正打妄語,自己知道打妄語,就正式結小妄語罪。犯中品可悔罪,說完了,知道剛才打的是妄語,還要結一個後方便下品可悔罪。你打妄語,要欺騙他,起了這個心,就結了一個小的罪,正打妄語時,明明知道騙了他,就結了一個中品可悔罪,到時就要找三、四個人來懺,下品可悔罪,找一個人懺悔,或在一位受菩薩戒者前懺,或在師父跟前懺。
打完妄語後,很清楚知道打妄語,又結了一個下品可悔罪。打妄語有:前方便打妄語罪;後面還有一個後方便,知道剛才打妄語的兩個小罪;中間還有一個正式打妄語的罪。弘一律師警示說:兩舌、惡口、綺語也都是犯中品可悔罪。這個罪還是不輕的,為什麼會結這麼重罪?兩舌語會構起是非。乖戾親友;惡口罵戾的話令他不能忍受;綺語沒有利益之語,增長放逸,忘失正念。這些都是犯到中品可悔罪。我們日常生活為人處事要小心謹慎,居士來到寺廟就要遵守規矩。弘一律師送給豐子愷四個字:身體力行。你學佛法這麼久了,但要問問自己真正用了沒有?這是我們平常的日常生活中的小妄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