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鳩摩羅什之後還有哪些著名的翻譯大家,又是屬於什麼系統?
答:鳩摩羅什的譯業進行於西元401 —413年間,主要是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大乘空宗龍樹、提婆的學說。羅什之後,重要譯師來者相繼,主要經論不斷譯出。如覺賢於西元418-421年譯出《華嚴經》,曇無讖於421年譯出《大般涅槃經》,求那跋陀羅於443年譯出《楞伽經》等。這些經典的譯出對中國佛教義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西元六世紀初菩提流支來華(508)創譯大乘有宗無著、世親一系的論典,其中《十地經論》影響尤大,傳習者形成地論師一派(分南北兩道)。以後真諦三藏(498-569)於西元546年來華,563年譯出無著的《攝大乘論》和世親的《釋論》,564年譯出世親的《俱捨論》,566年到567年又重譯《俱捨論》。真諦不僅是翻譯大家,而且是也是一位義學大師,來華日久,擅長中國語言,所譯經論,隨翻隨講,弟子記述成為義疏,傳習之者稱為攝論師及俱捨師。真諦到中國後二十餘年遭逢兵亂,於顛沛流離中仍能譯出一百數十卷重要經論,形成中國佛教的重要義學派別,是羅什以後玄奘以前二百餘年中貢獻最大的譯師。
15.問:唐代玄奘是傳譯瑜伽學派的,真諦也是傳譯瑜伽學派的,對比之下,他們譯傳瑜伽學有什麼不同?
答:據玄奘所傳,戒賢生於西元528 年,可以推定護法約生於530年。而真諦生於498年,故真諦長於護法三十餘歲。又真諦譯有陳那著的《無相思塵論》(即玄奘譯的《觀所緣緣論》)和《解拳論》(即義淨譯的《掌中論》),陳那是世親的弟子而為護法之師,可見真諦是介於陳那、護法之間的佛教有宗大師。玄奘所傳以護法的學說為正義,其門下傳述以真諦之學及地論師之說為舊說或舊譯,而稱玄奘所傳為新譯,古人(唐靈潤)歸納有十四義不同。如舊譯認為一切眾生悉有佛性,新譯則認為有一分無性(佛性)有情;舊譯認為佛果理智不二,新譯則認為理智各別(即分斷、智二果);舊譯於三性中遍計所執及依他起二性俱遮,新譯唯遮遍計所執;舊譯以緣起之本唯在第八識,新譯則八個識及相應心所皆為緣起之本。又真諦譯之《轉識論》以阿陀那為第七識,新譯則以為第八識。真諦所傳之攝論宗更立第九識,新譯則無此說。總之,新舊兩譯同屬有宗,宗旨相同,因時代先後,各成一家之言,義解稍有差異,也很自然。但真諦所譯傳之學在隋唐之際的中國佛教界曾激起很大波瀾,因而引起了後來玄奘法師到印度去深入研究的動機。真諦來華後至玄奘赴印前的八十餘年中(546-627),印度佛學也經歷了劇烈的變化。最初護法和清辨興起了空有之爭,接著月稱和清辨又同室操戈而使空宗分成為自續、應成兩派,月稱又和月宮進行了長期的論戰,護法的弟子法稱也對祖師陳那的因明進行新的改革。學說總歸是辨析日精後勝於前的,玄奘所承之學大體說來是較舊譯更為精審的。
- Apr 18 Wed 2012 19:03
二.佛學小辭典-64.佛教常識答問73
close
14.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