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如何能使生於安樂,死於安樂?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先難後易,苦盡甘來的意思。如當著活的時候盡是憂愁患難,至死才得到安樂,這樣解釋是不正確的。
 
我認為生於憂患的「生」字要作開始解,死於安樂的「死」字,應作最後講才對。因為我們無論做任何一件事,開始總是困難重重,這是生於憂患,經過一番努力,最後獲得成功,是謂死於安樂。古德云:「不經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即是此義。
 
至於想生於安樂,倒也不難。依世法來說,為人只要知足,就可減去一些意外的憂患。若依佛法,必須持五戒,行十善,就能辦到。不然,生於安樂,必死於憂患。請看凡是貪取不義財物的人,以供無謂的享受,眼前是生於安樂,等到判刑受罰,就成死於憂患。人生在世,一定要相信因果,而用自己的智能和勞力,換取應得的享受,才是真的安樂。
 
我們念佛修行,也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因為難行的要行,難忍的要忍!等到惡盡善滿,念絕情空時,必感化佛來迎,往生淨土,這才是真正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我的職業剛好和你相反,有時想起來也很難過!為了生活,不能不幹,不知這樣可否學佛?
 
為了生存,當然要有個正當職業。但社會上謀生的行業很多,不一定要幹這一行才能生活。你看別人不也生活得很好嗎?既然想起來也難過,那早就該改行,光是難過有什麼用?希望你立即改正過來,不然,當你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金錢上,又忘了難過。
 
孔子說:「哀莫大於心死,而身死次之。」你還知道難過,證明還有善根,只要能放下屠刀,仍然是個好人。或者說,你不幹,我不幹,大家就沒得吃,那怎麼行?對,其實這和吃味精一樣,有人沒有味精,就說菜不好吃,但味精問世是近年的事,在沒有味精以前,大家不也吃得胖胖的?假使大家不殺生,就沒有人吃肉,也沒有人養。如說不吃肉就不能活,我絕不相信,因為我們都活得很好。我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位屠夫老闆,清早從外面回來,看見肉凳上有個死人,當時嚇了一跳,心想,這不是好事,準備過了年改行,但是這件事就像城隍廟的橫匾寫的「不由人算」。當晚他就患了重病,並且告訴他的太太說:「許多人在這裡找我算帳,怎麼辦呢?叫他們出去好不好?」這樣拖了半年,後來在床前放了一把刀和木盆,作豬叫而終。
 
現在能學佛,當然比不學要好些,但是功德不大,希望能立即改業,才是治本的辦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oss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