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佛法,但看經書又覺得不習慣,是什麼原因?
對佛法生歡喜心,證明你善根深厚,看佛經不習慣的原因,可能你讀古書太少,對經文的辭句文法不易了解,也許是學佛的時節因緣未到,以致如此。最大的原因,可能你對科學知識吸收的比較多,但又不精,這就是所謂「所知障」,有了先入為主的觀念存在,對別的學問就會格格不入。
我常和初學佛的朋友們說:「學佛要客觀,最好是把已知的學識暫時放在一邊,學佛就比較容易。」這不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思想。好比你剛來的時候,我給你一杯五百西西的白開水(世法),又拿出一瓶果汁(佛法),你把白開水倒掉一百西西,只能接受一百西西果汁,若把開水全部倒掉,就能接受五百西西果汁的受用,不然,你受用的還是白開水。
這是就學佛的方法而言,並不是說其他的學問沒有用,你既然發心學佛,起初不妨看看普通的佛教刊物,多記點佛教術語,這樣,然後再讀經文就有趣了。
客:佛教何以分大乘小乘?
僧:如來演教,旨在度生,說大說小,應機而別。所謂「行遠自邇,登高自卑」,因此就可以說,小乘是大乘的方便;大乘是小乘的究竟。以教數學來說,老師說3*7=21,但愚笨的小朋友不懂其中的道理,為了達到教學的目的,必須把7十7十7=21的道理來補助說明,才能收到效果。
關於大小乘的區分,簡單的說,求佛果則為大乘,求阿羅漢辟支佛者為小乘;也就是說,自利而又利他則為大乘,只知自利而不利他,即是小乘。假若修大乘法而不發心廣度眾生,等於小乘;習小乘法,而能兼行六度,普利群生,也是大乘。曾經有人說:「法華方便品云:『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諸眾生說法,無有餘乘。』那裡有大乘小乘的區別?可是他不知道後面又說:『......是諸佛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諸佛以方便力,隨宜說三。』而安樂行品也說:『有所難問,不以小乘法答,但以大乘而為解說,令得一切種智(佛智)。』由此可見,大小乘並不是後人劃分的。從經文中可以看出,為了因才施教,才隨宜說三。」
我們學佛,對佛所說的一切言教,均應尊重讚歎和奉行,根據各人的環境和智力,選擇比較方便的法門去修,倘能一門深入必可了脫生死,圓成佛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