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我們簡單回顧一下歷次中東戰爭的歷史,就會得出一個非常清晰的概念,那就是:巴以之間大約平均每過二十年便要發生一次大規模衝突。雙方間的第一次大規模衝突發生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初,那一次是巴勒斯坦人試圖用暴力行動驅趕猶太人,但在英國的鎮壓下失敗。第二次衝突發生在四十年代末,那一次巴勒斯坦人糾合了其阿拉伯親戚,試圖把新生的以色列國一舉扼殺在搖籃裡。結果偷雞不著蝕把米,自己反而丟了大片領土。第三次衝突發生在一九六七年,那一次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人與約旦和埃及串通一氣,躍躍欲試地要消滅以色列國,結果大敗虧輸,連敘利亞和埃及也賠進了老本。第四次衝突發生在一九八二年,那一次,盤踞在黎巴嫩的巴解組織試圖通過恐怖襲擊搞垮以色列,卻遭到以色列的迎頭痛擊,阿拉法特不得不跟以色列定城下之盟,狼狽不堪地逃往突尼斯。第五次衝突便是今年以軍的防護牆行動,離黎巴嫩戰爭隔了整整二十年。這期間,曾有兩次大規模的阿以衝突,即一九五六年的第二次中東戰爭即一九七三年的贖罪日戰爭,不過這兩次巴勒斯坦人都沒怎麼參與。所以算來巴以間的衝突,差不多正好是二十年一次。
在這五次衝突中,第一次雙方都還沒有正規的組織,衝突局限於民間行為。第二次則是雙方軍事力量的首次較量。除了這兩次以外,剩下的三次都有著某些共同的特徵。
第一,從衝突的主體來看,巴勒斯坦方面主要由二三十歲的青年人組成,其主要的特點是對上一次衝突的情況不甚瞭解,也沒有親身經歷過與以色列軍隊的較量。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