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鳴驚人
一八四五年,名不見經傳的二十四歲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發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說《窮人》,立即引起轟動,受到涅克拉索夫與別林斯基的高度稱讚,別林斯基滿懷激動對陀思妥耶夫斯基說:“您自己知道嗎?您寫出了一部了不起的作品!……請珍視您的天賦,永遠忠誠,做一個偉大的作家吧。”別林斯基的鼓勵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終生銘記的,他曾猶豫過、懷疑過自己的才華,之後,他全身心地投入文學創造上。
一八五二年,另一個僅二十四歲的默默無聞的高加索前線軍人以“列•尼”為名發表了小說《童年》,又一次得到文學界的讚賞,人們驚異於這個作者無比的才華,屠格涅夫致信涅克拉索夫:“這肯定是個才氣縱橫的人,……我向他問候,鞠躬並且拍手歡迎。”當時遠在流放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讀到這本書時,不禁請求一個朋友必務查明“這個隱姓埋名的列•尼究竟是什麼人”。我們現在都知道這就是列夫•托爾斯泰的第一部傑作。兩個作家的才華一嶄露頭角,便獲得文壇權威的認同,如獲得一張通行證,使他們昂然邁入作家的大門,但人的命運有時又是那麼不可猜測,這註定兩個偉大的人要走不同的路了。
(三)死刑台:心靈的煉獄
陀思妥耶夫斯基對死的體驗,大概是比其他人要深刻得多的。一八四九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為參與彼特拉謝夫斯基小組,受牽連而被判死刑,十二月二十二日,他經歷了生命中最漫長的一天,“我們起先被押到謝妙諾夫練兵場,在那兒,有人向我們宣讀了死刑判決書,命令我們吻了十字架,在我們頭頂上折斷了我們的寶劍,最後換了屍衣。接著有三個人被捆在刑柱上準備行刑,我是第六名,每次叫三個人,因此我在第二批,最多只有一分鐘活了。……後來,忽然吹起了回營號,綁在刑柱上的人都被押回來了,有人向我們宣布,說皇帝陛下赦免了我們一死。”(陀思妥耶夫斯基致其兄書),在這經歷由生到死,又由死到生的全過程之後的十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寒冷的西伯利亞度過了苦役與流放的人間地獄的生活,使他一生充滿了苦難,也更使他冷峻而嚴酷地剖析人的靈魂深處,“不但剝去了表面的潔白,拷問出藏在底下的黑暗,而且還要拷問出藏在那罪惡之下的真正的潔白來。”(魯迅語)對於陀思妥耶夫斯基來說,這次死的經歷,無異於是上帝的一次考驗,他從小最喜歡讀《聖經•約伯記》,上帝製造許多苦難來考驗約伯,難道他的苦難也是上帝的考驗麼?否則,這種在死刑台逃生的奇跡怎麼解釋呢?此次經歷,不僅加深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心理,也使他確信他是要實現偉大事業的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