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n 15 Sat 2011 19:49
18.《正統道藏》洞真部記傳類~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後集.熊德融
- Jan 15 Sat 2011 19:48
18.《正統道藏》洞真部記傳類~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後集. 劉德本
- Jan 15 Sat 2011 19:47
18.《正統道藏》洞真部記傳類~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後集.厲歸真
- Jan 15 Sat 2011 19:42
九.千古之謎-158日、月、地球間的奇妙關係
日、月、地球間的奇妙關係
- Jan 15 Sat 2011 19:40
九.千古之謎-157形形色色的月球起源說 1

形形色色的月球起源說
- Jan 15 Sat 2011 19:37
九.千古之謎-156人類曾經被毀滅:月亮的起源 〔十一維空間〕
偉大的愛因斯坦,在他最後的15年裡一直致力於研究一個問題,那就是“統一場理論”。迄今為止,盡管我們周圍的物質千差萬別,五顏六色,但它們基本上是由四種基本粒子構成,即質子(P)、中子(N)、電子(e)、中微子(U),由這四種粒子相互作用產生四種基本力:電磁力、引力、強核力、弱核力。對理論物理學家來說,這四種表面不同的力完全可以統一成一種基本力,名為“統一力”,在這力的四周形成一個場,那就是“統一場”。科學家認為,統一力是宇宙中最完美的構成形式,因此他們斷言:宇宙中存在許多這種“統一場”通道,物體一旦進入這種場,時間、空間、速度三者都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一個星際到另一個星際就像我們打一個越洋電話那麼快,只是我們迄今沒有發現這些統一通道罷了。研究統一場有什麼意義呢?第一,它可以使我們獲得巨大的能量。科學家從原則上可以探測到質子的衰變,但一個質子的壽命為103萬年,要使它發生衰變必須有一個10的15次方GEV的巨大質量,這遠遠超過了地球上所能達到的任何能量。電磁力的發明與應用已經對我們人類社會產生了巨大作用,不難想像,如果“統一場”理論實現了,人類將會獲得極其巨大的能量。第二,它可以使我們跨越三維空間去建立新的宇宙觀,科學家的定量理論分析指出,在我們的三維空間以外,還存在著其他的空間,現在隨著“統一場”理論正在討論的空間維度是十一維空間。
1985年,美國物理學家費希巴赫提出了一個全新的看法,他認為,在宇宙間除了四種基本力以外還存在“第五種力”,這一看法立即引起物理學界的大爭論。1997年,來自歐洲的消息說,人類在研究第五種力上已經有了一定的突破。我們沒有資格參加爭論,只想說:今天的不可能,到明天都有變成現實的可能。在廣大的宇宙中,從概率的角度來說,比我們地球人類先進幾倍或幾十倍的高級生命是完全有可能存在的,那麼他們的科學技術想必也是很驚人的,我們今天正在努力探討的問題,很可能出現在他們的小學生課本里。如果月球人真像畢得格拉斯所說比地球文明先進15倍的話,那麼類似“統一場”的理論,在他們看來很可能是嬰兒的啟蒙讀物罷了。這樣他們就可能穿行於星際之間,而不會去擔心被任何一顆星球的引力所捕獲,同樣他們也可以降臨近地軌道而不再受地球引力的影響。
- Jan 15 Sat 2011 19:35
九.千古之謎-156人類曾經被毀滅:月亮的起源 〔 光速〕
我們舉一個例子,本世紀50年代,中國考古隊在挖掘原始社會半坡遺址中,意外發現了一些青銅片,據今6000年。這一發現與中國學術界金屬時期的斷代是不相符的,至少早了近千年,而半坡遺址屬於石器時代,這是學術界公認的。當事實與理論相衝突時,我們採取了一種近似可笑的態度:不承認,不公布,把眼睛緊緊閉上。於是乎,半坡遺址中的青銅片不存在了,在人們的眼前聳立的依然是理論家精心建造起來的大廈。它是那樣潔白透明,容不得半點雜質。
一切的可能都會變成現實,但在這之前,我們不應該否定任何可能性,今天的不可能,也許就是明天的現實。想一想當古代人把在天空自由飛翔作為夢想時,怎麼也不會想到,今天的人們真的具備了飛行能力。當中國人編織著“嫦娥奔月”的故事的時候,怎麼也不會相信,人類能夠在月球的靜海上跌下第一隻腳印。所以,在我們的技術還沒有登上一個全新台階的時候,永遠不要去否定任何可能。
- Jan 15 Sat 2011 19:33
九.千古之謎-156人類曾經被毀滅:月亮的起源 〔思維的障礙〕
後來在《樂府雜錄》裡我們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原來,平城被圍時,陳平也在其中,眼看四周鐵壁合圍,城內糧食合緊,再圍下去即使不戰死,也會被餓死。正在這緊急關頭,陳平突然訪得冒頓單於的妻子閼氏天生妒嫉,容不得單於身邊的其他女人。陳平計上心來,隨即造了一個木偶人,其間機關密布,簡直就像一個活人一般,陳平讓她在城牆上跳舞,閼氏在城下望見(應該離城不遠,大約一箭地吧),誤認為是活人,心裡很不是滋味,心想:等城破之日,冒頓肯定會把這漂亮的女人納入自己的大帳裡,我這樣拼命攻城是何苦來著?妒心一起,再也無心攻城,率軍悄然退去。閼氏一走,冒頓孤軍難支,只好解圍而去。也許寫歷史書的人,覺得漢高祖憑一個漂亮的假女人而逃命,此事很不光彩,所以就沒有寫進歷史書中。在為陳平作傳時,也只好說“其計秘”,一語帶過。
大家不要忘記,平城之圍發生在公元前200年,距今已有2200年左右。陳平所造木偶女人,簡直就是現代意義上的機器人,愣是把閼氏給騙了。假如我們是一個漢代的古人,聽完這個故事以後,你會相信嗎?你當然不會相信,因為這有違常理。不但你不信,真正的古人也不信,所以古人把這類故事統統放到志怪小說中去。但是,如果這樣的事發生在今天,你會相信嗎?你肯定會相信,許多人都會相信。前不久,機器智能人“深藍”不是把國際象棋大師給打敗了嗎?
- Jan 15 Sat 2011 19:31
九.千古之謎-156人類曾經被毀滅:月亮的起源 〔可能與現實〕
- Jan 15 Sat 2011 19:29
九.千古之謎-156人類曾經被毀滅:月亮的起源 〔暴力與破壞〕
有一個年輕人,很想學習古代漢語,於是就給一位古漢語專家寫了一封信,信上說:“寡人對古漢語情有獨鐘,懇請先生收下寡人這個學生。”這個年輕人根本不知道“寡人”的含義,稀裡糊塗作了一回“寡人”。我們人類的情況與此相似,在我們還沒有學會怎樣與自然界平等相處的時候,就稀裡糊塗做了“寡人”,成了地球的統治者,高高在上,惟我獨尊,“天生萬物,惟人為貴”。這種源自內心的狂傲,產生出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地球是人類的私有財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想怎麼用就怎麼用,根本不去考慮自然還有生態平衡這一說。
物質文明是一種暴力型文明,這種暴力傾向源自於我們對自然的一個根本錯誤看法,即將自然當成敵人,它的普遍原則就是生存與毀滅、戰爭與和平。這種暴力傾向體現為四個字“征服自然”。說來奇怪,人類的文明從一開始就有反叛自然的特點,好像我們不是大自然的子民,從古代的“人定勝天”,到現代的“征服自然”,從中可以體會到深深的敵意與仇恨。當我們以這種態度面對大自然的時候,人類的生存意義就只有一點了,那就是破壞、破壞、再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