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遊戲觀音》


遊戲觀音,乃佛教徒,依照《法華經‧普門品》所載之「或被惡人逐,墮落金剛山;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此段經文之描述,而所繪製的三十三體觀音之一。


此尊之形象,著天衣,佩帶瓔珞,頭戴寶冠,冠上化佛,乘坐彩雲,左膝曲立,左手安放於左膝上,右手下垂,作垂地印。全身有光輪。作遊戲法界自在無礙之相。


所謂的「遊戲」,是指「隨意化現、隨機教化」之意。也是遊戲自在,無滯無礙,隨緣應化,救護眾生之義。如依佛經所示,乃表救護眾生墮落山崖危急災難之象徵。


《萬善先資》載有一則靈感錄,說:「清康熙二年,有漁艇停泊在小孤山下。是夜,船上漁夫皆聞得山神命令屬下云:「明朝有鹽船會從此駛過,速將其舟摧毀,不得有誤。」其部屬高聲唱諾,隨之寂然。


翌日清晨,果然看見有一艘鹽船,揚帆而來。突然之間,海上狂風怒號,掀起浪濤數丈之高。幾次差點翻覆,經歷數個時辰之久,風浪才逐漸平靜,安然而去。


當天晚上,漁船上的漁夫們,聽到山神厲聲責備鬼卒違抗命令。鬼卒答辯說:「奉山神之命,前往收拾鹽船時,船尾有觀音大士,故不敢接近也。」


第二天,漁夫們忍不住好奇心,逐揚帆操舟,急急追趕鹽船,因鹽船載重故速度緩慢,而漁舟輕快之故不久之後,便追上鹽船。將前、昨兩夜所聞所見,據實相告,並追訊原由。鹽船全體舟師及商人,莫不驚歎,原來此鹽船之操舵手,是位虔誠佛教徒。在船中,供有觀音像也。」


又《冥祥記》亦驗載道:「晉人潘道秀,吳郡人氏。年二十餘歲。隨軍北征,戰敗被掠,轉賣作奴隸,欲歸不得。潘道秀自幼信奉佛法,勤誦觀世音普門品,每於夢中,輒見菩薩在前。


後來乘著監守之人疏忽之際,向南奔逃。是時,在群山之中,迷失方向,正不知所措,驟見觀世音金身,指示歸路,慌忙虔誠頂禮。遂出迷途,得歸故里。後精進彌篤,不敢懈怠,年六十餘,方終。」


又《高僧傳‧初集》記載,梁釋僧朗,為魏所虜,與同學中途逃逸。可是防守甚嚴,無路可逃。適有大樹,臨近絕璧,遂以鼓旗竿繩繫懸而下。當天夜晚,月色昏暗,崖底盡是棘林,無安足之餘地。


欲攀上崖頭,又恐怕被魏兵發覺。捉繩懸掛,勢必難以耐久。故而互相商議說,今災厄驟至,惟念觀音,一心專注,以待神蹟。於是,眾皆依言,專注念誦觀音名號。


不一會,有光自東方出,遍照天地。乃見棘林之中有間隙,可以立足,慌忙下垂著地。待眾人都安全著地後,其光忽然消逝,大地恢復一片黑暗。過了許久,天才破曉。始聞魏軍警號響起。叱喝之聲,不絕於耳。


眾知魏軍將要搜尋,急忙尋找出路,然而山谷重疊,不知出路。只好隱於棘林中,直等到夜晚時,方才結伴而行。不意路上忽遇大虎在前,眾皆駭然。


然釋僧朗卻對眾僧言,我等虔誠禮敬觀世音,所以現出光芒,今遇此虎,莫非聖人示吾路也。於是,隨著大虎而行。至天明時,方得脫險。而虎也頓失其蹤。


《廣信府志》云:「江西廣信府觀音谷,俗傳宋時有人民在山開採銅礦。掘入空洞,深不可測,山將壓。忽有女子,提籃而至。在洞口喚賣。坑中人爭出。山即崩。女子不知所在。眾皆言,此女子應是觀音所化,適時救援。


《觀音經‧近徵》亦載:河西六郡吳士啟,畢生虔誦觀音經,年八十餘。歿後。置所誦經卷於空樓。童孫輩登樓嘻戲,往往失足墮落。樓高而無恙,家人詢之。童孫輩方云,見白衣姆從空抱之。始悟觀世音救護。合門禮誦。


《異譚可信錄》云:貴州脩文縣白水洞產水銀,官設礦場開採。礦工千餘人,山下居民數百戶,洞前二里許,有清溪且淺。忽來一美女,浴於溪中,居民空室爭出觀之。甫近溪畔,忽轟然山崩,盧舍俱陷,幸男女俱出,悉免於難。而溪中美女,杳然無蹤。


三年後,有村民偶至當年墜石處,搜掘藥草。聞石中有求救聲、眾以為鬼也。叱喝之。應曰:「我寨西趙二也。昔年山崩為石壓,幸得隙處,因之不死。」眾方掘之,將之救出。


趙二獲救後,說:「自山初震塌,昏迷不省人事,及蘇,見四周皆石,僅足容身,無術可出,且飢渴交迫。突有白鼠伏於身旁,目若閃電,照石上,歷歷有字,諦視乃觀音經也。鼠伸舌舔字,作吞嚥狀。異哉。試效之,飢渴頓減。


後來每舔一字,輒果腹累日。三年來,經字舔滅殆盡。今只餘數行。」趙二為人誠樸,信奉觀世音,每晨必誠心禱誦觀音經咒數遍。經歷數十年而不減其信念。


眾人跟隨其返抵家門。取經展示,字跡大半滅沒,僅存後幅數行。仿如石罅中所見。


以上數則,乃觀世音遊戲世間,隨機救護眾生之最佳實證。願吾等,能至心勤於修行,方得善果矣。


 遊戲觀音真言



 


真言 結印 真言 密咒 觀想法 請參閱本書內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oss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