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釋迦牟尼的原名為「悉達多」,意即成就者之義。當初淨飯王的原意是希望太子長大以後,能夠繼承他的王位,有一番大作為,以成就一切大業。因為彼時的古印度各國之間,總不斷地互相攻伐、兼併,迦毘羅王國時感強國之威脅,所以,淨飯王當然期待子孫能肩負起興邦之責。


  但是,不幸的是摩耶夫人,在太子出世後的第七天就逝世了。由其姨母波  波提扶育長大。祂待太子有如親生。使太子稍解那幼小失母的遺憾。後來祂這位姨母,皈依了太子所創立的佛教,成為世界上佛門首位比丘尼。


  太子幼年時代的生活極其優渥舒適、居住地方冬暖夏涼、飲食豐盛、衣著華麗、日夜笙歌、極其享受。淨飯王對太子寄以厚望,從小就從各方面對他進行有系統的婆羅門傳統教育,如文學,工學,哲學,數學,宗教學,兵法,搏技,武藝…..等等。太子天質聰穎,長大後,不但文武雙全,而且智勇兼備。淨飯王相當高興,認為將來太子必能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成為一位人人尊敬的「轉輪王」。


     十六歲那年,王子十六歲,奉父命聘娶表妹耶輸陀羅為妻,生下兒子羅睺羅。二十九歲那年,偶乘車出遊,見到衰病和死者,贏弱痛苦的病人,行動遲緩,目光呆滯的老人。永別親屬的死者,那種任憑命運播弄的無奈和痛苦,啟發了他對人生的苦空無常,必須找尋解脫之道,來免除生、老、病、死的苦難和煩惱的決心。他翻遍過去所讀過的經典,也無法理出一條真正的道理。


  這使他感到即使自己擁有的權利,與滿腹的經論,還是不能幫助他完成心願。於是、他不顧父王的勸阻、毅然別離妻兒,捨棄王位。參師問道。並立下重誓:「若不成正覺,度脫眾生於生死苦海中,誓不復返迦毘羅衛城!」這句話,是多麼的有氣魄阿!真令人肅然起敬。


     誓畢,他策馬疾行,直奔到拘利國﹝即剎帝利國﹞的阿奴摩河畔的苦行林中,參謁跋伽仙人,向他尋求解脫之道。﹝這一天,是中國農曆的二月初八日,佛教於是訂定是日為「佛出家日」。﹞彼時,苦行林中有許多修行者。他們不斷地以各種痛苦的修行方法,來折磨自己的肉體。


  釋迦牟尼疑而問之。仙人解說,此舉乃為了要求升天。釋迦輕嘆道:「升天雖樂,福報終盡,不能解脫。」仙人和眾修行者聞之,與其辯論良久,仍無法滿足他的誓願。於是滯留一宿,然後向仙人和眾修行者辭別而去。


  之後他南渡恆河,來到摩羯陀國的首都王舍城。向數論派的學者阿羅邏。迦羅摩和郁羅迦羅摩子,修習禪定。仍覺不足。因此,他獨自來到伽  山﹝華譯雪山﹞苦行林中沉思冥想。


  為了參透真理,他廢寢忘食,以苦修來磨練自己的身體和意志。經過了漫長六年的歲月,弄得骨瘦如柴、元氣大傷,結果仍然一無所獲;但終於悟出苦行無益的道理。祂發覺光靠苦行,並不能脫離生老病死的痛苦,窮思不足以抵達真理。空洞的理論,是起不了任何作用。於是,祂決定放棄苦行,用明智的方法來探尋真諦。


  祂下山的時候,全身積滿污垢。舉步維艱地走入尼連禪河,用清澈的河水將六年來的積垢一併洗淨;並接受牧羊女難陀和波羅(一說是善生獨自一人所為)奉獻的乳糜粥,調養身體,恢復體力後,獨行至菩提伽耶的一棵菩提樹下,雙腿盤膝而坐,重新調整意念,端正身子,集中精神,並發誓言:「不證()佛道,寧碎此身,終不起座。」


  經過了七七四十九晝夜的入定。在靜思中,祂的心情相當平靜,一切煩惱不再起心動念,完全進入另一度空間,就在這一天(中國農曆十二月初八日)清晨,當晨星出現,就在那一剎那,祂的意念突然穿梭在宇宙之間,以超越光速般的速度環繞過三千恆河沙娑婆世界,然後停留在宇宙的正中心;這時祂的心忽然豁達開朗,智慧大開,瞬間觀照了宇宙眾生的生滅變化之理,洞見一切有情三世因果,觀見諸佛三世寶相,頓然悟出了「解脫之道。只一眨眼間,意念便又回到肉體;此時,祂已證得一切智慧,成就為「無上正等正覺」─即成佛之意。於是,佛教就定此日為「佛成道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oss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