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四.《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乃梵文AVALOKITE S’VARA的譯音,意即「阿婆盧吉多伊舍婆羅」之義。華譯為「光世音」、「觀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等。因其名號之「世」字,與唐朝皇帝李世民之「世」字相同,為避其諱。故而隱去「世」字,簡稱「觀音」。


在中國民間諸佛之中,其名氣最大、信眾最多、影響最深,最受崇拜的神祇,非觀世音菩薩莫屬了。尤其是廣大的婦女信徒群眾,對祂的敬拜,遠遠超越了釋迦牟尼佛。已達到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了。


民間對觀世音菩薩的稱號,有「觀音媽」、「觀音佛祖」、「觀音佛」、「白衣大士」、「觀音大士」、「大悲菩薩」、「南海觀音」、「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等稱呼。


觀世音,其意為觀察世人稱此菩薩名號之音,而行垂救之義。


觀世自在,其意乃觀照諸佛世界而自在,予以拔苦與樂之義。


觀音菩薩,有「六觀音」、「七觀音」乃至「三十三觀音」。但一般佛教徒所常稱的,是指六觀音中的「聖觀音」而言。


《大乘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所稱的觀音,乃《觀無量壽經》中之觀音是也。此乃觀音之總體,是和西方阿彌陀佛之四菩薩的最初菩薩同體。


《悲華經》記載,阿彌陀佛前世為轉輪聖王,名無諍念,其育有千子,第一太子名不眴,即觀世音菩薩。第二太子尼摩,即大勢至菩薩。第三太子王象,即文殊菩薩。第四太子泯圖,即普賢菩薩。


是故顯教,以為阿彌陀佛之弟子。密教則以為阿彌陀佛之化身。與大勢至菩薩,位於阿彌陀佛之左右,而助其教化,普度眾生,此二脇士1與阿彌陀佛,被尊稱為「西方三聖」。


佛教認為,我們現在所居住的世界,稱之為「塵世」、「穢土」。道教也稱它為「凡界」、「凡塵」。《現代封神榜》中也曾提到,凡降生此凡界之眾生,不外乎兩種目的。一是帶有「天命」〈即受命於天,負有重大特殊使命〉、二是觸犯天條〈天界法律條文〉受貶。而來到此人世間的。


不論是道教、佛教、回教或基督教,都一致認定凡間是充滿仇恨、貪欲、飢餓、戰爭、疾病、痛苦和煩惱的,有不盡的天災地變,以致每天生活在永無止盡的恐懼之中。


然而,神、佛、菩薩,卻居于沒有絲毫痛苦和煩惱、天天開心,皆大歡喜的佛「淨土」、「淨界」、「天國」、「佛國」等世界。


這兩相比較之下,在我們居住的世界〈佛教又稱它為『娑婆世界』〉不如說是痛苦的國度,眾生為了維續生命,只要不死貧道,犧牲千萬道友,也在所不惜。在此惡劣的循環之下,人們惟有渴望拋棄痛苦和煩惱,祈待極樂世界的到來。


於是,佛教就按照眾生的心理需求,創造出無數的淨土。認為佛如三千大千世界恆河沙數之多,無數無量,是故淨土也是不可勝數的。


淨土乃佛國之理想世界,居于此處的眾生;相互尊重。一律平等,到處充滿祥和之氣,沒有疾厄、災變、戰爭和仇恨,豐衣足食、生活安定、自由自在、更沒有任何煩惱和痛苦。


最有名的淨土,有「彌勒淨土」、「靈山淨土」、「密嚴淨土」、「蓮華藏淨土」「淨琉璃淨土」、「觀音淨土」、「西方極樂淨土」…等等。


這些「淨土」之中,最負盛名,影響最大的,當屬「西方極樂世界」。這裡是阿彌陀佛所創建的淨土世界。在《無量壽經》和《佛說阿彌陀經》,對此世界,做了詳盡的描述。說它以黃金鋪地、到處香花聖潔、眾生在此,皆為菩薩,不分彼此,其壽無量、其樂無窮。只有快樂,沒有煩惱和痛苦。


主掌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曾發大誓願,所有眾生,只要一心向我,念我名號,願往生到我之國度,我皆歡引。而其手下,有兩大助手,左脇侍為觀世音,右脇侍為大勢至。其中以觀世音的名氣和影響最大。


《觀無量壽經義疏》中說:「若有無量百千億萬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為其解脫於苦難危急之中。


《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記載,無盡意菩薩曾問釋迦牟尼佛說:「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為觀世音?」佛解釋說:「凡眾生遭受種種痛苦和煩惱,聞得觀世音,專心誦念其名號,此菩薩,便會即時觀其音聲,為其拔苦與樂。」


又:「若有持誦觀世音名號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在大海之中,不幸墮羅剎鬼國,有人稱念觀世音名號,是諸眾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由是菩薩大威神力故。以是因緣,名為觀世音。」


在《正法華經‧光世音普門品》亦云:「若有眾生,遭百千種困厄、患難、苦毒,聞光世音菩薩名者,則得解脫,無有眾惱。」在我國東晉時期,高僧僧肇,於其《註維摩詰經》中云:「世有危難,稱名自歸,菩薩觀其音聲,即得解脫。亦名觀世念,亦名觀自在也。」


阿彌陀佛之本名為「觀自在王」。在日本安然之《菩提心論義》卷十中曾云:「此佛亦名無量壽佛,彼佛壽命無量、光明無量、眷屬無量、一切無量。故以立諡號,而本名觀自在如來,眼如四海,遍觀法界眾生,隨其機緣,拔苦與樂,故為名也。」


依密教三輪身而言,阿彌陀佛為自性轉身、觀音為正法輪身、馬頭明王為教令輪身。若依三輪身,則阿彌陀、觀音皆為自性輪身。馬頭明王為教令輪身。


《大日經》卷一云:「北方大精進、觀世自在者,光色如皓月,商佉軍那華,微笑坐白蓮,髻現無量壽。」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云:「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也就是說,當此娑婆世界芸芸眾生,遭受苦難之際,只要一心一意,虔誠恭誦「觀世音菩薩」名號,此時,祂就會「觀」到這個聲音,立刻前來解救。


觀世間一切苦厄,尋音聲而來解救,這種義無反顧的作法,為世人所景仰,因此,觀世音的全稱則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這個名號,顯示出祂的大慈大悲和神通廣大,法力無邊。


相傳觀世音立誓救盡世上一切受苦受難之眾生,方願成佛。但是現今世上,世風日下,人心不古,處處充滿欺詐、貪欲、互相仇恨、敵對、攻伐和戰爭,無盡的天災地變和生老病死,無明的煩惱和歲月無情的摧殘,使得苦難不休。祂只好終日忙碌,聞聲救苦救難,無盡無休也。


有關於觀世音菩薩的身世,眾說紛云,佛教諸經之記載,亦不盡相同,傳說和流傳之佛經記載,也各有所異。據《悲華經》說,祂前世和文殊、地藏、大勢至,皆是無諍念﹝即阿彌陀佛﹞的兒子。


而《小乘經》則云,妙莊王育有三女一子,長女文殊、次女普賢、三女觀音妙善、兒子地藏。


《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至菩薩授記經》記載說:「昔金光獅子如來圖,彼國中無有女人。王名威德,於園中入三昧,左右二蓮花化生二子,左名寶意,即是觀世音。右名寶尚,即是得大勢〈又稱為大勢至〉。把二菩薩,說成是蓮花所化生。」


蓮花是佛教的象徵,代表清淨、莊嚴。蓮花本具有出污泥而不染,潔身自愛的非凡特質。而世間被佛教引為穢土,但佛教可令人不受污染,清淨脫俗。故以蓮花為喻。


佛教著重於宣揚大涅槃,華譯為滅度、寂滅、圓寂、大寂定等,是超越時空的真如境界。也是不生不滅之義。換而言之,就是達到永恆、恬靜、自在、清淨之境界,此即所謂的「常樂我淨」之四德。


是故,佛菩薩皆能破除世間的一切煩惱,煩惱是一切修行的障礙。只要能徹底擺脫束縛,則謂之「自在」。而「觀自在」,則代表著祂具有大智大悲,出污穢之世,而不受感染。在濁污之地,能完全自由自在地觀察事理,尋聲救苦,隨心所欲,無遠弗屆。故說觀音乃蓮花所化,應不無道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oss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