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佛》
彌勒,乃梵文Maitreya的譯音,又譯為「彌帝隸」、「梅低梨」、「梅怛麗」、「梅怛麗藥」,此乃「慈祥」之意。亦是彌勒佛的姓,祂的名字是「阿逸多」,意即「無人能勝」、「無往不勝」之義。也有指稱「阿逸多」為姓└彌勒」為名者。在密教則直稱其為「慈氏菩薩」。「菩薩」和「佛」,在佛教的圖圃中,菩薩必須具備自覺和覺他兩大要件。而佛則必須具有自覺、覺他與覺行圓滿等三要件,缺一不可,所以兩者之間,還差了一等。故《彌勒土生經》云:彌勒是繼釋迦如來之佛位,為補處之菩薩。
又據該經和《彌勒下生經》記載,彌勒佛出生於古印度南天竺劫波利村大婆羅門家族。屬第一種姓之貴族。唐朝玄奘大師之首要弟子窺基,在《阿彌陀經疏》中說:「彌勒,此云慈氏,姓也。阿逸多,名也。具足《慈心修行圓滿》當云慈無能勝。以在母胎中,即有慈心,故為名。又過去世,得遇大慈如來。願來世同此名號。即得慈心三昧又昔為婆羅門,號一切智…又弗沙佛時,與釋迦如來同發菩提心,常習慈定。
《悲華經》有云:「發願於刀兵劫中,擁護眾生,是則慈即世,悲致後劫,至即之慈,超出凡小,故無能勝。後來彌勒佛成為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對於祂出家的過程,頗富傳奇。相傳祂出生不久,其父依例找來相師為祂看相。相術師〈古印度有稱相師為「仙人」者,以敬其業也。〉左瞧右看之後,大為讚嘆,賓客齊而問之,相師毫無忌憚地大膽預言說:「此子將來必定成為一位大「轉輪聖王」,相使此言一出,舉座歡聲雷動,消息很快地便傳遍各地。當國王獲得此項傳言,大感震驚,深怕將來政權受到威脅,於是下令全國搜補彌勒,欲置祂於死地。彌勒生父為了躲避追殺,在半夜裡,將祂偷偷送往其舅父家隱藏起來,其舅父後來見風聲甚緊,怕壞了大事,在友人的引荐下,又將祂送往釋迦牟尼佛處出家。
彌勒出家後,由於祂前世與佛有緣,所以對於佛理能夠深入經藏,悟出至真妙理,因而深受世尊賞識。每次講經時,都會要求祂侍立一旁;彌勒個性率直,心地善良,據《心地觀經》說,彌勒菩薩法王子,祂是最早發心不殺生吃肉,故而稱為慈氏。」而密教亦稱,其在母胎之中,已具三昧慈心,是故,生下來後,即發心不吃肉,因此稱其為「慈氏菩薩」也。
釋迦牟尼佛的姨母波闍波提,用了三年的時間,縫製了一件金縷袈裟,送來供佛。世尊告訴姨母,若以此金縷袈裟供佛功德有限,如能轉而供僧,其功德則無可限量也。波闍波提聞言所言,於是轉向在座的眾僧,彼時坐於眾僧上首的憍陳如,不敢接受,在座的五百比丘阿羅漢見憍陳如不貪受,個個雙手合十,目不斜視,危襟正座。金縷袈裟輾轉到了彌勒面前,彌勒卻欣然接受,並當場穿了起來。眾聖僧驚訝得瞪大雙眼,可是彌勒卻毫不在乎,不但如此,他還披上金縷袈裟,四處化緣,引來不計其數的民眾,爭相追隨圍睹。而祂悠然自得,神定氣閒,每天照樣穿著金縷袈裟,任憑他人笑罵,臉上總是掛著笑容。這種率真的本性,一表無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