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本生經》對後人的影響甚巨,經中宣稱這是釋迦牟尼佛前生之事。又《長阿含大本經》也提及釋迦牟尼前世是「過去七佛」中最後一位「正等覺」(即佛也)


  而《築王經》、《大悲經》、《智度論》、《七佛八菩薩經》等,都載有七佛名號,而釋迦牟尼則是最後一佛。《大方廣佛華嚴經‧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卷三十五》記載說釋迦牟尼於兜率天宮為菩薩時,放大光明,號「光幢王」。


  另有《頂生王經》、《涅槃經》、《賢愚經》、《雜寶藏經》、《撰集百緣經》…這些佛經,將釋迦牟尼的前世,說是雪山大士、毒龍、獅王、轉輪聖王、忍辱仙人、獨角大仙、樂法菩薩、工匠、雁王、王子、國王…又據《因果經》中所云,釋迦牟尼在過去無量劫前,然燈佛住世的時候,祂本是梵志珍寶的弟子,名叫雲童。


  有一次到輸羅波奢城,剛好遇上婆羅門一年一度的無遮大會。大婆羅祭祀德的女兒見到雲童,心生歡喜,請其登座以梵音訟吠陀論議。座下六萬大眾同聲附和,皆大歡喜,於是得到上座的施物。彼時有上座婆羅門心生妒意,遂發毒誓,必報此怨。


  雲童乃釋迦牟尼前身、祭祀德女乃檀陀波尼,上座婆羅門即是提婆達多;據說提婆達多是白飯王的兒子,阿難的哥哥,也是出家的七王子之一,但祂卻處處謗佛、害佛;此乃前世因果所致。


    《普曜經》和《五燈會員‧雲門章》記載著釋迦牟尼出生之神異經過。尤其是一出生就向東西南北方各走七步,但不知是如何走法?是先向東走七步,然後退回原點,再朝西方走七步呢?還是東行七步後,再朝南方行四十五度斜角走七步?最後是走回原出發點呢?抑或停在某個方位上?
  經上未曾說明,有許多佛教徒不明究裏,但又不敢發問,怕被冠上謗佛的罪名。


  又二經中曾提及釋迦牟尼一出生,便能開口說話,這一點不可否認,的確有此可能。但是如過說出:「惟我獨尊!」這句話來,那麼這不就推翻了包括《佛生本經》、《智度論》、《大悲經》、《法華經》、《華嚴經》、《七佛八菩薩經》、《涅槃經》…各經典中,有關於釋迦牟尼佛的前世記載(這些經都言及其前身為然燈古佛、迦葉佛、大通智勝如來…等之弟子)


  釋迦牟尼若果真一生下來就俱足神通力,應當會記得天上還有這些師尊!怎麼可能會說出此句話?或許編經的人疏忽了這點,徒留予人話柄。


    《智度論》曾說,釋迦牟尼在未成佛前,便具有降服妖魔的神力;於是一連串的神話,隨著接踵而至。說悉達多對淨飯王提起欲出家之事,淨飯王沉痛地說,如果祢有兒子的話,就同意祢出家;太子馬上用手指著妻子腹部,答說,祂有娠了。耶輸陀羅吃了一驚,就懷了孕。


  又傳說太子初生時,淨飯王請來阿斯陀仙人,為太子看相,仙人仔細看了又看,然後放生痛哭。眾疑而問之。仙人回答:太子將來必定成佛,可惜自己年事已高,不能聞佛說法,因而悲傷。


  又相傳佛在二十九歲 二月八日 的夜裡,空中有位自稱為「淨居天人」的神,慫恿太子離宮出家,太子命馬夫車匿駕馭駿馬,由四大天王捧著馬蹄,半夜飛出宮外。後來太子求道六年竟未能成道,改在菩提樹下禪定,驚動寄居天波旬魔王,波旬心生瞋恨,派出三位女兒用媚術來迷惑太子,太子不為所動,以神通將三魔女變成老太婆,波旬見狀大怒,親率魔兵魔將大軍來殺害太子,太子以手指著魔王,魔王隨即倒地。因心生畏懼而跪求懺悔;於是太子原諒了祂們。


  《三昧經》中亦載道:釋迦牟尼初成佛時,十方諸佛各送袈裟,合成一服。此衣今在梵天供養。


    釋迦牟尼成佛之後,到處傳播教義,普渡眾生。后人未免要參雜些神話,以應傳教之需要。


  像《轉法輪經》就是一例。而為了堅定信念,以及對世尊的崇拜和懷念,《薩婆多論》也杜撰了一段不可思議的神話,說世尊的弟子目犍連與舍利子,不忍見佛涅槃,便先於佛入滅。


  釋尊於是以神通力,化作祂們倆人,侍立在世尊左右。在場的眾弟子眼中所見到的舍利佛與目犍連,其實已非祂倆人肉身,而是世尊的神通力所顯現出來的假象而已。最後釋迦牟尼佛才帶著祂倆進入了永恆世界。


  又據《摩耶經》云:釋迦牟尼佛在涅槃前,曾有六位比丘得到感應,祂们在同一時間內穫得預感:「其比丘夢見佛所坐之石,從中央分裂破碎,大樹皆連跟拔起。復一比丘,夢見閻浮利地皆悉傾陷。


  後一比丘,夢見四十里泉水皆乾竭、花悉零落。復一比丘,夢見拘摩羅邊坐,悉皆傾毀。復一比丘,夢見金輪王薨。復一比丘,夢見日月墮落、天下失明。」這些預感,是針對對佛的崇敬和不捨。相信以佛的智慧和慈悲,也不願看到因祂的離開,而造成天地傾毀的大災難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oss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