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形形色色的變星

 

恆星中有不少星的亮度是不斷變化的,亮度會變化的星統稱為變星。種類很多,有交食變星、脈動變星、新星和超新星。

西元1844年德國天文學家阿格蘭得爾首次提出變星命名的方法,規定變星的名稱是由變星所在的星座名稱加上英文字母所構成的,加英文字母的方法是,根據變星發現的先後次序,按英文字母R、S、T……Z等的順序每發現一顆變星就命名一顆。若一個星座發現很多變星,單一英文字母就不夠了,得擴充兩個字母來命名。即RR、RS、……

RZ,SS、ST

……SZ,AA、AB……AZ,……(其中不用字母J)來表示每一個星座中的第10號到第334號變星。

    交食變星

     

    大陵五(英仙座β)的亮度有明顯的變化,最亮時亮度為2.2等,最暗時為3.45等,亮度的週期為68小時49分。實際上不是一顆亮度的變化,而是由於兩顆靠得很近的恆星互相遮掩產生的。


    兩顆恆星在一起組成的最簡單恆星系統,稱為雙星。雙星中的各個星,稱為子星。也有的稱為主星或伴星。它們由於引力的作用而互相繞轉。如大陵五,兩顆星護照遮掩而發生亮度變化的星,稱它為『交食雙星』。


    人們發現有些靠得很近的雙星(叫密近雙星),它們之間有物質的交流,由大的子星噴出物質,被小的子星吸引進去。在物質交流時該星會射出強烈的X光與無線電波。


    2.

    脈動變星

    仙王座中的造父一(δ)是最引人注目的變星。透過光譜分析,造父一的變光原因是星體在脹縮運動。星球不斷膨脹、收縮類似脈動故此類變星稱『脈動變星』。凡類似造父一變星情況的星,統稱為脈動變星或脈動變星。造父變星所具有的特性,幫助測量遙遠的星團與星系的距離所以人們常說造父變星是把『量天尺』。

    3.

    新星與超新星

    在熟悉的星空中,發現一顆前所未見過的很亮的星星,這樣的恆星我們稱為新星。其實它原來只是一顆不顯眼和光度不大的恆星,突然在很短的時間裡,亮度增加萬倍左右。然後過了一段時間又恢復到它暗淡無光的狀態。

    根據新星的光變規律和光譜分析,是恆星的一次大爆炸過程雖有時只是限於局部的外層,但有時同一顆星會相隔一段時間之後又發生爆炸,此類的星就稱為『再發新星』。在這爆發的過程中,新星會拋出一層層膨脹的氣殼(比興體本身稀薄得多的外層氣體),一次拋開的物質數量可達到我們太陽質量的千分之一左右。當一次爆中膨脹的氣殼離開恆星本體之後,星體就變暗變弱甚至看不見。

    如果一顆恆星的光度突然增加十億倍以上,它的絕對星等將可達到-15m以上,變成全天空最亮的星。又過了一段時間消失於肉眼之外,這樣的星稱為『超新星』。

    有文獻記載過去2000年裡,在銀河系中共發生7次超新星爆炸。例:西元1987224日於銀河系外圍的麥哲倫雲中出現一顆超新星轟動全世界,因麥哲倫雲距離16萬光年,最亮時僅達二等星。由於恆星間存在許多不透光的星際物質遮掩動作,約每隔300年左右,地球上的人們應能看到一次非常美麗壯觀的超新星容貌。西元1054年超新星爆發後,留下一個形狀像螃蟹星雲因此被稱為蟹狀星雲,這個星雲不斷的在膨脹,星雲物質向外膨脹的速度高達每秒1000多公里。蟹狀星雲發射出強大的無線電波、X射線;並且無線電波是脈衝式的,週期約0.03秒。天文學上將發出脈衝訊號的天體稱為脈衝星。蟹狀星雲中的脈衝星是西元1967年被人類發現的第一顆脈衝星。脈衝星實際上是由中子組成的中子星。

    資料提供:張博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oss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