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王觀音》
德王觀音,三十三體觀音之一。也即依據《法華經。普門品》之「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梵王,乃大梵天王的簡稱。又名「娑婆世界主」,意即世界之主宰者之意。乃梵文Maha-brahman的譯音。有「清淨」、「離域」之德。故有「德王」之稱。
古印度的最早宗教信仰,認為一切根源皆由「梵」所生。故婆羅門教,奉為至尊〈最高位之神祇〉。也就是印度教三大神祇之一。印度人至今,仍然相信,宇宙乃起源於梵天,而大梵天王,乃是宇宙的創造者〈請見《阿含經》〉。
不過,此說法,也有矛盾之處,因為他們說梵王乃觀音菩薩二十八部眾之一。那既然貴為宇宙的創造者,又為何會成為觀音的護法神呢?〈見《法華經。普門品》〉
據《現代封神榜》稱,人人皆具佛性,佛法平等,無有差別。然宇宙存有正邪兩股力量,互相制衡,故而有優劣之分。有了正與邪,故必須建立宇宙秩序之機制,以匡正歪風。於是便有了神、佛、菩薩、眾生之層次的思維。
佛、菩薩負責教化;神負責治安。各盡其責,或密切相互配合,以維持宇宙和平與安定。並將各眾生所居住之處,劃分成若干責任區,那就是所謂的欲界、色界和無色界等大天界〈區域〉。大梵天就在色界之中的初禪天。
德王觀音的形象,盤坐於岩石上。右手持楊柳枝或綠葉一支。左手安放於右手下。呈現具備全德的王者之姿。
《華嚴經。入法界品》記載:「海幢比丘,從其額頭上,出無數百千億梵天。色相莊嚴,世間無比,威儀寂靜。言音美妙,歎佛說法,歎佛功德,令諸菩薩悉皆歡喜,能辦眾生無量事業,普徧一切十方世界。
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寄位六住96隨機示現,豈是一般凡人之智,所能臆測?
德王觀音真言
請參閱觀音法門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