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到了漢代,道教創立之後。因庄子多次談到無已、無為之論。於是司馬遷便在其所著《史記》,將庄子列為老子之後,寫就《史記‧庄子列傳》。說在庄子作《漁夫》、《盜柘》、《胠筐》,以胝此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之後,班固作《漢書》,採用劉歆所著《七略》,把庄子同列為道教之流,自此,老子和庄子,皆被奉為道教領袖。


隋唐時《庄子》一書,因此緣故,被尊稱為《南華真經》,而庄子亦被尊奉為「南華真人」。﹞,在天運第十四篇中,說孔子拜見了老聃回來後,三天裡什麼話也不說。弟子們便問孔子;「先生你見到了老聃,對祂施以何種教育了嗎?」。孔子回答說:「我今天才見到了龍,這龍,合成起來便成為整體,分散開來,便成文采,乘駕雲霧而生存於天地之間,我大張著口,不能合攏。那能對老聃有什麼教育呢?」


子貢聽了極感神奇,便借用孔子的名義,去拜見老聃。老聃正好坐于大堂上,輕聲答道:「我的年歲已經老邁而往矣,子將何以戒我乎?」這段說詞,說明人有生老病死,老聃亦不能免。


是故,在《南華經‧養生主第三》如此寫說:「老聃死,秦去吊喪,大號三聲而出。弟子便問他是不是夫子之友?答曰:然。弟子又問:然而像這樣子吊唁,能算事嗎?答曰:算啊,一開始我以為他是位真人,今天才知道不是啊!…老夫子應時而生,順理而死,安心適時而順應變化,哀傷歡樂都不能侵入心中。…又脂膏當柴薪,終究會燒盡,火卻傳了下去。不知它何時才有窮盡的時候。此段,認為老聃順乎自然法則,緣生緣滅,應時而生,應時而死,逍遙自得。


在道教神譜中,雖然太上老君的地位不斷昇高,列為三清之一,與元始天尊並列,躍居於第三位天神,《列代神仙通鋻》和《老子內經》,《三寶雜經出化序》,更將老君推於最上位。


但祂在民間的地位並不理想。人們總把凡間的帝王,幻想成天界,必有天帝,總管三界十方。天帝身份地位極為尊貴,那有可能迂尊降駕,恣意臨凡。而《老子胡化經》和《西昇經》所載,又與《史記‧老子傳》自相矛盾,一說老子出了嘉峪關,留下所著五千餘言《道德經》後,便不知所蹤。一則稱,老子出關後,到了西方印度,傳文於釋迦牟尼佛祖。


但在庄子的《南華經》,子貢不但見到了年紀老邁的老聃,甚至秦去更參加了老聃的喪禮。又:道教一會說,老君是元始天尊所度之弟子,另一書又稱,元始天尊即老君一氣所化。反反覆覆,令人無所是從。人們眼花撩亂之餘,於是,便對老君身世,打了大折扣。寧崇拜玉皇大帝為尊,不再接受以外之思想。這種具體事實反映,在明朝吳承恩所著之《西遊記》裡,不難看出端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oss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