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典籍傳播

  書籍記載是讖謠的一個很普遍的形式,與童謠、銘刻、題壁相比,它屬於二次傳播。即它專門記載一次傳播的符號,把一次傳播記錄下來後,後人又通過它來認識一次傳播的內容。無論是童謠、銘刻、題壁,我們都是通過史書、筆記等書籍知道的。書籍傳播形式,主要分正史和筆記兩種。

  正史多記童謠,筆記多記銘刻、題壁。正史多記大人物的讖謠,筆記兼載小人物的讖謠。衛紹生指出:“史籍所載讖語,所涉對象不外是朝代更迭和帝王將相等所謂‘貴人’,因為在史家看來,只有這些人或事才有資格享受讖語這一類的‘待遇’,草芥小民,無關大局,讖語怎麼會涉及他們?”(《中國古代占卜術》,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5月,第176頁。)

  筆記記載的讖謠,則兼言普通人的命運。如元陶宗儀《輟耕錄》卷十二載:河間路景州某縣河灘有一土堆,相傳為皇舅墓。元初有讖道:“皇舅墓門閉,運糧向北去;水淹墓門開,運糧卻回來。”元末至正辛卯,中原大水,船從樹梢行,及水退,土堆崩壞,墓門顯露,從此天下多事,起義不斷,海道不通,運糧船被迫退回,應驗了讖謠。這裡記載的就是群眾關心的吉凶之事。再如宋陸遊《老學□筆記》所載“火焚貢院狀元焦”則“預言”士子焦循成為狀元的事,此事亦非有關國家盛衰的大事,而接近普通生活。

  除了零星的書籍記載外,還有通過專門的讖謠著作來傳播讖謠的。這就是流傳於民間的那些長篇預言詩,如《推背圖》、《燒餅歌》等。民國時期,海寧朱肖琴先生將它們各自的單行本收集成冊,命名為《中國預言八種》。

轉載自正見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rossworld 的頭像
    crossworld

    穿越神佛世界濟世網 - 社團法人中華九天玄女文化推廣協會

    cross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