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臥佛像是釋迦牟尼逝世時睡臥的形象﹐佛教稱“佛涅”。中國的臥佛在各地的寺廟、石窟或壁畫中均可看到。有石刻﹑木雕﹑玉雕﹑泥塑﹑彩繪和金屬鑄制等幾種﹐有的長達幾十米﹐有的小如米粒。臥佛是佛教造像中十分常見而又獨具特色的一種,佛似睡未睡,似醒未醒,無比安祥、寧靜、淡泊、超然。

關於釋迦牟尼涅槃時的真實情景﹐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在《佛教常識答問》一書中說﹕
“佛逝世前由王舍城北行到毗舍离城(今印度比哈爾省境內)﹐又由毗舍离向西北行﹐最后到了拘尸那伽(今印度聯合省伽夏城)。佛是在拘尸那伽逝世的......佛在毗舍离城度過雨季﹐偕弟子們向西北走去﹐路上受了鐵匠純陀供獻的食品﹐最后走到拘尸那伽一條河邊﹐洗了澡﹐在一處四方各有兩棵娑羅樹的中間安置繩床﹐枕著右手側身臥著。後來所有的臥佛像(即佛涅像)都是這樣的姿式。佛告知弟子們將要涅,弟子都守候著。夜間有婆羅門學者須跋陀羅去見佛﹐阿難陀想擋住他。佛知道了﹐喚他到床前為他說法﹐於是須跋陀羅成了佛的最後弟子。佛在毗舍离臨出發前又最后矚咐弟子不要以為失了導師﹐應當以戒為師﹐要努力精進﹐不要放逸。佛逝世後﹐遺体舉行火化......”

釋迦牟尼逝世時已80歲高齡。人們曾在佛逝世的地方發掘出他遺体火化和石刻涅佛等遺跡。

中國敦煌莫高窟第158號洞窟為唐代所建﹐窟內塑有一臥佛像長達15米的石質泥胎彩繪臥佛像﹐雖經藝術上的誇張加工﹐但還是比較真實地反映了釋迦牟尼逝世時的情景。唐代藝術家們把釋迦牟尼塑造得像甜睡的婦女﹐面龐豐滿圓潤﹐雙眼若睜若閉﹐嘴角深陷﹐露出恬靜慈祥的微笑。據說那時他正在對周圍的弟子講最後一次經--“涅經”。洞窟的南壁彩繪了釋迦牟尼的兩個大弟子--即阿難和迦葉。阿難正聚精會神地聽著 ﹐而迦葉正奔跑著。據說迦葉當時正在耆崛山修行﹐得知佛祖將涅﹐便急忙跑來聽釋迦牟尼的最後遺言。

洞窟的西壁和左壁上彩繪了菩薩﹑羅漢以及西域各國王子的舉哀圖。菩薩是佛國世界裡覺悟較高的人物﹐面對著大佛的涅槃﹐那些菩薩便無動於衷﹐表現出一種寧靜 ﹑安祥的精神境界。而那些羅漢﹐他們在佛國裡是覺悟較低的人物﹐他們眼看佛祖要離開他們﹐個個神情凄楚﹐哀慟異常。至於西域各國王子﹐聽到大佛去世﹐有的放聲嚎哭﹑捶胸頓足﹑呼天嚎地﹔有的用刀割鼻﹑割耳﹐有的剖腹自殺﹐決心緊跟老佛爺一同歸天﹐表現了對佛的一片虔誠之情。足見﹐他們的覺悟是最低的。這一幅幅彩畫﹐不但使人歷史地了解到當時釋迦牟尼逝世的真實情景﹐而且通過畫面上的人物形象﹐使人從中了解到古代西域人民的風俗民情。
(http://www.dajiyua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oss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