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法顯經過長途跋涉,歷盡千難萬險,終于到達目的地,不由百感交集,感慨萬千。他遍游了佛跡名勝,并以笈多王朝首都摩揭陀國的巴連弗邑為中心,往返參訪附近各處的佛跡。在巴連弗邑,他用三年時間學習梵文,記錄律藏。接著又沿恆河東下到占波國(今印度巴加爾普爾),然後南下到多摩梨帝國(今恆河支流胡里河西岸的泰姆魯),在此寫經畫像,住了兩年時間。

公元410年冬,法顯獨自一人從海路踏上歸途,航海十四晝夜,到達獅子國(今斯里蘭卡),繼續尋求經律。途中還到過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

公元411年,法顯乘商船東歸。下海兩日便遇大風,船只在暴風與海浪中迷航,七十多日後水斷糧絕,僅以海水為食。安帝義熙八年(公元412年)九月間,漂到了青州長廣郡牢山(今山東青島東北嶗山)登陸。法顯本欲前往長安,因得知寶云等受到長安僧界的排斥而赴建康(今南京),到了建康道場寺。

法顯自東晉隆安三年從長安出發,義熙八年由山東登陸回歸,前後經歷十四年,行程四萬餘里,是我國歷史上通過絲綢之路到達中印度、斯里蘭卡和印度尼西亞的第一人,也是第一個到達印度巡禮佛跡、求取經律而歸的名僧。他在建康翻譯《摩河僧祗眾律》、《大般泥洹經》等佛經、戒律達百萬余字,填補了譯經事業中缺少戒律的空白,為翻譯佛教經典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他還把游歷天竺及所到三十餘國的見聞寫成《法顯傳》(即《佛國記》,國外有英、法、日文譯本),為研究當時西域和東南亞各國的歷史、地理和絲綢之路情況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法顯在建康住了約五年時間,然後到荊州(今湖北江陵),86歲時死於辛寺。作為古代的名僧和旅行家,法顯的歷史功績和開拓精神是可貴的。

──轉自《大話西遊絲路情》(http://www.dajiyua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rossworld 的頭像
    crossworld

    穿越神佛世界濟世網 - 社團法人中華九天玄女文化推廣協會

    cross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