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尊道守德, 順應自然, 是老子思想的精華,他以生動的比喻,簡潔的文字,深邃的哲理循循善誘, 娓娓道出,成就了這部巍巍峨峨的中國道家文化,也就是中國本土的正統文化,促成了歷代的中國社會重德,修德,以德衡量人,君王以德治理國家。這也許就是大漢民族再強大時,也從未用武力去侵奪周邊國家的一個很深厚的文化基礎吧!因為即使戰爭也不能為所欲為,強者亦避免殺生。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 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這一段非常清楚表達了老子對於不得已而為之的戰爭如何處理。戰爭,是天象所為,但作為人,不得不參與時亦不可為所欲為,不可視殺人為樂,即使戰爭勝了,亦不要舉行慶祝而用喪禮處置,這是一種了不起的守德,因為殺人實在是失大德造大業。
老子還說:“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者,殺有不傷真手矣。”這就是說即使是統治者,也不可為所欲為殺人,因為苛政虐刑只能壓人,不能服人,況且,天地間自有司殺者,冥冥之中有定數,若自行法令殺人,很少有不傷到自己的,這就進一步從修煉角度、從戰爭、虐刑談到了殺生的問題。而殺生則與守德相違。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