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統治者對關羽的崇奉有增無已。入關之前已在盛京(今遼寧沈陽)建關帝廟,皇太極賜額“義高千古”。入關以後,清世祖於順治九年(1652)在北京敕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雍正三年(1725),追封關羽父祖三代公爵,並授洛陽、解州關氏後裔五經博士。乾隆三十三年(1768),加封為忠義神武靈佑關聖大帝。至光緒五年(1879),已加封為:
忠義神武靈佑仁勇顯佑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讚宣德關聖帝君
封號長達二十六字。在關羽崇拜極盛的[明清]兩代,更盛傳關聖帝君顯靈的故事。大都為佑助官軍剿滅異己或農民起義。如關羽顯靈助戰,使朱元璋在鄱陽湖大勝陳友諒,正德(1506~1521)時鎮壓劉六、劉七起義,天啟(1621~1627)間鎮壓徐鴻儒起義;清軍鎮壓甘肅蘇四十三起義、湘西苗民起義、川陝楚白蓮教起義等等,都有關羽顯靈的神異故事。
舊時,關聖帝君被視為神通廣大的神靈而受到各階層的廣泛崇祀。廣大群眾以其信義耿介,奉之為驅邪除惡、扶正保民的大神;士人以其忠義正直,奉之為道德偶像;將士以其神武善戰,奉之為克敵制勝的軍神;商賈又奉之為招財進寶的福神。關帝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廣泛的信仰,除歷代帝王的褒揚崇封外,[明代]《三國演義》的廣泛傳播起了很大作用。
清何剛德《客座偶談》卷四雲:“京中茶館唱大鼓書,多講《(三國)演義》,走卒販夫無人不知三國。北人好聽戲,尤好武戲,武戲多演三國也,……甚矣《演義》魔力之大也。但三國人才多矣,而獨注重於關壯繆,或稱關公,或稱關老爺,南人則又稱曰關帝,……北人崇拜者,視南人為甚,而關外為尤甚。”道教亦崇奉關聖帝君,約成書於[北宋]末[南宋]初的《太上大聖郎靈上將護國妙經》假托關帝傳經說咒,稱“義勇武安王漢壽亭侯關大元帥”,受玉帝敕命,為“三界都總管雷火瘟部冥府酆都御史”,宣示信眾,要“寧為忠臣”,“寧為孝子”,“無論綱常倫理,無論日用細微,皆當省身寡過,不可利己損人。一念從正,景星慶雲;一念從邪,厲氣妖氛”。明萬歷以後成書的《三界伏魔關聖帝君忠孝忠義真經》稱關羽為三界伏魔大帝,並提高其神權,謂其“掌儒釋道教之權,管天地人才之柄。上司三十六天星辰雲漢,下轄七十二地土壘幽酆。秉注生功德延壽丹書,執定死罪過奪命裡籍,考察諸佛諸神,監制群仙群職。”幾乎成為統管三界十方、佛仙人鬼的大神。
[明清]以後關帝廟祀幾遍天下,南達嶺表,北極寒□,雖山陬海角,乃至海外,皆建有關帝廟。多數關帝廟,皆由道士住持,其祖廟解州關帝廟亦然。俗以五月十三為關帝生日,各地關帝廟皆舉行祭祀。吳郡(今蘇州市)地區,在“十三日前,已割牲演劇,華燈萬盞,拜禱維謹。行市,則又家為祭獻,鼓聲爆響,街巷相聞。又相傳九月十三日,為成神之辰,其儀一如五月十三日制。俗以此二日雨,為關王磨刀雨,主人口平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