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說起「陶之鄉」,想必大家馬上想起鶯歌,陶瓷老街、陶瓷博物館、以及專門培訓陶藝人才的鶯歌高職,各種設施再再顯現它在當今台灣陶瓷界的龍頭地位,面對如此榮景,苗栗鄉親真有說不出的感慨,因為在早年,苗栗陶瓷之名可是不輸鶯歌呢!

 根據苗栗當地人回顧,在今天苗栗大坑社區首先發現苗栗土,第一間陶瓷場就設在此,加上後來發現天然氣,衍生出瓦斯窯和電窯,因為苗栗土可耐高溫,促成苗栗陶瓷業發展,台灣酒甕都是在苗栗製的,後來苗栗的陶瓷工廠致力外銷,精緻的陶瓷娃娃等產品栩栩如生,教人愛不釋手。

  只可惜後來不景氣,許多工廠陸續關門,苗栗陶瓷業就逐漸沒落了,即使想轉型改往內銷,也拚不過鶯歌。

  雖然如此,苗栗公館鄉一帶仍有一些創作陶坊,堅持以苗栗土捏出理想,保留傳統之餘,更勇於創新,尋訪這些陶坊,可以看見苗栗不為人熟知的另一面。

宜興陶藝 鐵砂土創作
 十八歲時開始學陶,用的是特殊鐵砂土,當時宜蘭有數間鐵砂土工廠,數十年過去,如今,只剩下宜興陶藝的丘永祥仍孤軍奮戰,創作不懈。

  什麼是鐵砂土?他說這是獨門材料,以進口材料、金鋼砂、熟料、氧化物和泥土調製成,成本高,一噸要一萬兩千元,而普通的陶土卻只要三、四千塊而已。
鐵砂土的特色是燒出後呈鐵灰色,就像用鐵製成一般。

  在丘永祥的創作作品裡,就有一件鐵砂土創作品,叫「我心如秤」,平常秤持平是十六兩,他故意做成十七或十八兩,上書:阿公講:「秤頭是路頭」;阿嬤講:「有量才有福」,意味著希望大家不要和人斤斤計較。

  利用鐵砂土,丘永祥還別出心裁創出鐵砂音響、鐵砂鐘,因為音響傳出的聲音渾厚、輸送遠,一些宜蘭的音響玩家均向他訂做,戲稱為「高音號角」呢!在他的創作中,有一些是陶土雕塑,以歷史人物為對象,雕塑出栩栩如生的人形。

  除此之外,生活陶也是他的作品大宗,茶杯、火爐、碗公、擂茶缽等,小巧的陶土劍山更是功用無窮,隨便插上一朵野花,頓時美化了空間。

 工作室還附設客家擂茶,不同於一般擂茶用白開水沖泡,他是用龍眼樹炭焙的烏龍茶骨泡成的茶水沖泡,再佐以話梅、蘿蔔乾、漬薑等茶點,風味絕佳一飲難忘。

陶之鄉 致力花瓶雕塑
 陶之鄉主人葉國鋌,自美術科系畢業,六十年代宜蘭陶瓷外銷熱潮時,即身為設計師參與其間,後來退下陣來致力創作,將原先的雕塑技巧應用在花瓶上。

  創作原料仍然以苗栗土為主,葉國鋌說,苗栗土耐高溫,燒到上千度都不是問題,比起南部的低溫窯作品,更能持久,放置百年後就是令人愛不釋手的骨董。

 目前他的創作品以立體人物雕塑、花瓶雕塑為主,從手拉坏開始,趁陶土還濕的時候,黏上要雕塑的陶土,再刻成浮雕、陰乾、上釉、入窯燒烤。

 以柴窯燒陶,柴窯特有的落灰,就像自然灰釉,噴得自然、晶亮,沒有一件作品相同,那種充滿生命感、回歸自然的特色,讓他樂此不疲。

 提到過往的作品,葉國鋌表示,七、八年前曾設計了一尊達摩,主題是「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討喜的主題和外表,為他賺進好幾百萬。

  如今大環境不景氣,葉國鋌的創作重心擺向小東西,如小佛像、鄉村農耕等,也開闢捏陶室,教人先熟悉泥土,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玩陶、雕塑陶。

甕之鄉 獨家研發釉彩
 大學時代主修畫畫,卻在陶瓷廠打工時愛上作陶,甕之鄉主人陳俊光說,因為畫在紙上的畫,久了就變色、壞掉,但陶瓷作品卻能千年不變,遂從此一頭栽進陶之世界。

  從當年師父、老闆不會教你,必須偷偷學、自行研究的保守時代開始,陳俊光就充滿發明創作的樂趣,起初是沿襲傳統,做一些元、明、清的仿古陶瓷,再加上自己的創作概念,最後,逐漸形成古外型搭配現今思維的釉色和基理。

  陳俊元表示,古代名釉多是單一釉色作品,如天目釉、結晶釉、油滴釉和青磁釉等,而他最自豪的是,自行研發出結合四種釉的作品。

  須知,溫度、燒法互異的釉要能巧妙結合在一起是多麼困難的事,期間花費的心血真是難以計數。

  另一項意外成就,是發明了高溫「複合式柴窯」,用木柴和瓦斯皆可燒,經濟部工業局還曾請他去指導。

  發明契機是因為燒窯辛苦、時間長,只有太太一人幫忙的他,實在無以為繼,窮則變變則通的情況下,就這樣發明省時省力、方便又可達到作品效果的輔助工具。

  目前的他,以創作為樂,主題廣,有時是心情故事,溫馨感人;有時是前衛思想,性、身體巧妙交融,教人發出會心一笑,一些作品目前都收藏展示在二樓,供人參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rossworld 的頭像
    crossworld

    穿越神佛世界濟世網 - 社團法人中華九天玄女文化推廣協會

    cross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