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食物上灑了鹽後,增添了前所未有的美味;在面臨死亡之際,生才會蛻化成不朽的謳歌。死亡與鹽,相似得令人難以置信:它們不但都能封存事物,也都是生命無法排除的成分。

西元前一世紀,一群對當時猶太教失望的教士──愛瑟尼(Essenes),離開耶路撒冷避居死海附近的昆藍(Qumran)。住在峭壁的岩穴內、以牧羊維生的愛瑟尼,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就是研讀舊約和猶太教典籍,並抄寫在羊皮卷上,裝入陶甕裡保存。但是在西元六十八年左右,愛瑟尼便消失了。

一九四七年,一個貝都因牧童為了找一頭迷路的山羊,在峭壁上的洞穴裡發現了陶甕,立即引起全球考古界的重視;被封在甕裡兩千多年、殘破不堪的死海古卷,現被視為以色列最重要的考古成果,保存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博物館中。

同樣被封存迄今的,還有馬撒達(Masada)。

西元前四十三年,希律王擔心埃及女王克麗奧佩特拉和大將軍安東尼聯手攻打以色列,因此在死海附近的制高點馬撒達,建造堡壘和兩座附設泳池的華麗宮殿,但終其一生都沒派上用場。

西元六十八年,以色列發生反抗羅馬統治的第一次革命,一群狂熱分子趁機占領馬撒達。但在西元七0年,羅馬弭平以色列境內的叛變後,便屯駐重兵將盤踞山頭的猶太人團團圍住,幾個月後,彈盡糧絕的馬撒達堡壘內只剩九百六十七人。

由於猶太教徒反對自殺,但又不願被異教徒俘虜;最後這些猶太人決定:絕不活著落入敵人手中。他們抽出十人來執行九百五十七人的死刑;再由一人結束其餘九人的生命,最後這人是唯一觸犯猶太教自殺罪的人。用大木樁攻破馬撒達的羅馬人,只得到一座死城。

據說當時只有一名婦人帶著兩個小孩躲過這一劫,才把馬撒達發生的事流傳出去。但直到十九世紀發現馬撒達遺址後,故事內容才得到證實。廿世紀的以色列復國運動便以馬撒達作為精神象徵。到現在以國人民入伍後的第一把槍,幾乎都是在馬撒達領到的,藉以表明以色列永不再失土的決心。(http://www.dajiyua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rossworld 的頭像
    crossworld

    穿越神佛世界濟世網 - 社團法人中華九天玄女文化推廣協會

    cross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