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貫穿花東的台九線,這個季節的風景不只是金針,台東市往南的台九線公路上,接續著一個個妝點美麗的原住民村落,在這裡,歌聲悠揚,原風滿滿。

踩在台東縣原住民的部落裡,很快就能從牆壁上不經意出現的陶甕、蛇型雕刻、竹屋,屋簷下的小米串、玉米串,甚至排列整齊的石板屋牆上,認出原住民特有的文化圖騰,這樣的部落文化在台東縣裡相當多,單單台東縣的台九線上就能夠串聯卡地布部落、建和部落和達魯瑪克部落。

卡地布部落
一走進知本卡地布部落所在,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完全由竹子興建而成的「巴拉冠」,這是卑南原住民訓練年輕人的青年會館,每個卑南族男子大約十二歲起,就要進入巴拉冠接受軍事般的訓練,每三年一個階段,直到成年結婚之後就可以離開。

早期卑南族人只有三千多人,卻能在知本地區自立一方,主要就是靠巴拉冠這套從飢餓、戰爭、歷史、狩獵及社會規範等不同層次的訓練,為卑南族人奠定強大的軍事基礎,如果部落有年輕人不上巴拉冠受訓,那可是會遭到村人的笑話,而且卑南族少女也不喜歡嫁給沒有受過巴拉冠訓練的青年男子。

外表由竹子搭建而成的巴拉冠,內部由木板做成一排排的床位,其中最強壯及跑步最快的青年就睡在入口處側邊,只要部落發生任何事,便可迅速地出動。

即使在現代社會,巴拉冠的制度仍存在於卑南族部落裡,只是受到平常上課的限制,青年男子已改在暑假時間進行這項特殊的軍事訓練。

再往卡地布部落裡面走,第一個原住民輔理主教曾建次,為發揚卑南族文化,在自家的宅院中,以一片片的石板畫成一幅幅卑南族從「天地毀滅之初」、「天地初創」到卑南族受天主教洗禮的過程,已成為卡地布部落的一處私房景點。

石板上敘述著卑南族人的出生,是由石頭迸出人形,然後「插竹」在一地之後形成部落,是曾建次落實生活及文化的一個獨特創作。

不僅如此,坐擁大自然美景的地理環境,讓曾建次靈機一動,將家裡的休息、喝茶區布置地十分雅致,不但擁有一望無際的原野山林,就連室內的石桌、石椅,都是精心由特製的石板作成,實用的同時也富有藝術價值,進入這樣的一個雅緻空間內,卑南族特有的生活文化活脫脫地出現眼前,是原住民將文化活潑地運用到生活裡的精緻表現,而這樣的一個私房景點就一定得事先經過主人同意與安排才能入內參觀。

生活即文化在原住民部落一再地出現,就連一處擁有四十多年歷史的道宏幼稚園內,也具有一處「原味」十足的天主教堂。

小巧而精緻的教堂內,主要以原住民木雕雕成的坐椅為主,每一張椅子就是一個小原住民「獨稱大局」的模樣,煞是可愛。此外天主教堂的大門也充滿原住民特有的圖騰,是卑南文化與天主教融合之後的宗教文化之美。

達魯瑪克部落
位於台東東興村的達魯瑪克,自荷蘭據台期間即已列名為魯凱族部落,數百年來一直依傍著大南溪山林,與屏東霧台鄉的魯凱族常有婚姻往來,語言也大體相同,兩部落間應有共同的祖先。
走進達魯瑪克部落,最先看見的是入口處不遠的守護神,據達魯瑪克的資深解說員王文賓表示,魯凱族人的守護神可分為家屋型,以及守護全村山林的部落型守護神,而入口處的石雕神像便是標準的部落型守護神。

如果是團體安排的部落之旅,達魯瑪克的頭目古明德將親自穿著傳統服裝,出來迎接旅客,當場祈求守護神保祐這群旅客,借以讓旅客見證魯凱族人的傳統習俗。

進入部落後,大南國小的文物館也收集了一批魯凱族的生活用具,從雕刻、刺繡、石版畫到陶壺應有盡有,再配上解說員詳盡的解說,旅客更可深入體會部落生活的種種點滴。

建和部落
走入建和部落,最醒目的莫過於入口處的一隻神鹿與公主含情脈脈的雕像,昂然矗立的模樣已成為建和部落的精神象徵之一。

傳說中,有一位卑南公主愛上一隻具有魔法的神鹿,但後來神鹿被獵人所殺,僅剩兩隻鹿角,卑南公主傷心之餘從高處跳下自殺,沒想到跳下之後竟然意外地讓鹿角穿心而過,當場死亡,於是公主與神鹿的故事變成了建和部落的傳說。

距離知本不遠的建和部落,過去在知本部落盛極一時的時代,姊姊曾率領族人出走,後來姊姊想回家鄉定居後,就在原部落附近的建和定居。

位於達魯瑪克鄰居的卑南族,文化上也深受魯凱族的影響,表現在祭典上就是在豐年祭典中也出現盪鞦韆的活動,這是其他卑南族未曾出現的習慣。(http://www.dajiyua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rossworld 的頭像
    crossworld

    穿越神佛世界濟世網 - 社團法人中華九天玄女文化推廣協會

    cross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