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客帶來了垃圾,帶走了農產品,打出了白河的名氣,我們當然很高興故鄉讓這麼多人喜愛,但除此之外, 我們應該還能多做些什麼。」白河人如是說。

民國六十八年小野出版的小說《封殺》裡,有一篇︿再叫一聲爸﹀,文中的男主角在退伍後尋找他的昔日戀人,這段路程小野是這樣寫的∣∣嘉義客運通過了一片長長的狹橋,通過一片甘蔗園,白河鎮就要到了。

車窗外莽莽樹林之外,是一片荒廢的磚窯廠,一些黑紅色的斷垣殘壁映著落日餘暉,夕陽殘照下的大平原,對他而言,是生疏的,可是,白河鎮就近在眼前。

白河店仔口 百年蓮花田
白河鎮,是以這樣嫻靜的田園風光,安然地出現在文學作品裡。
舊名「店仔口」的白河,因為白水溪夾帶石灰質渾濁的水色而易名,至今仍是一個鄉土味十足的小鎮。

民國八十四年舉辦了第一屆「白河蓮花季」之後,白河並沒有多少改變,一如它百年來的稻埕、田野、廟宇景致,未曾走樣;事實上,早在一百多年前,蓮藕的芽就在白河生長,當時種蓮的農民大概沒有想到,在今天,是蓮花讓白河鎮再次生機蓬勃。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這是三千多年前的《詩經》中蓮花的倩影;兩千多年前,夫差為了取悅西施,將野生蓮花移植到池中供西施賞蓮;宋詞人周敦頤的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更是傳頌至今,蓮花的美,已經超越了這些詞句,超越了莫內的畫,鋪陳在生活裡。

蓮花季年年辦 好要更好
即使現在白河因為蓮花而聲名大噪,變成一個新觀光景點、增設了許多民宿、拓寬了許多道路,這些改變讓人亢奮,但簡樸的白河鎮依然有些手足無措,一任塞車的道路與人潮熙來攘往,八十八年才開放的民宿「阿嬤ㄟㄉㄠ」賴梧桐先生說:「觀光客帶來了垃圾,帶走了農產品,打出了白河的名氣,我們當然很高興故鄉讓這麼多人喜愛,但除此之外,我們應該還能多做些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oss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