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現代人讀《三國》,只能嘆服諸葛亮的智慧和眼光。卻實在想不出來,這樣一個“躬耕隴畝”的村夫,相交的皆非達官顯貴,而當時的資訊又不發達,他如何能那麼詳細地知道天下十幾路諸侯的性格,勢力和相互關係,又怎麼能如此準確地預言三國鼎立的結局呢?其實,懂修煉的人都知道這種智慧其實遠遠超出了人的層次,達到了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的“不出戶,知天下”的境界。而這種“知天下”卻類似《轉法輪》第二講中提到的“遙視功能”或“宿命通功能”。

“人類的歷史就像一台戲……”(《北美巡迴講法》)。有許多事情的發生都帶有戲劇性,而且匪夷所思。比如官渡之戰,袁紹70萬人馬對戰曹操7萬人馬,而且曹操糧草不濟,眼看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就在這時,曹操用計燒了烏巢的糧草,擊敗了袁紹。赤壁之戰,曹操擁雄兵83萬,而孫劉聯軍只有幾萬人馬,眼看曹操即將一統天下,但一場火攻令他折戟沉沙,險些命喪華容。□亭之戰,劉備統兵70余萬,而孫權只有幾萬人馬,就在東吳將玉石俱焚之際,陸遜火燒連營700裡,致使劉備敗回白帝城。諸葛亮六出祁山,其中有三次幾乎大獲全勝,但突然遭遇大變而不得不中道而返,最後一次更苦心排下計策將司馬懿父子三人困於上方谷中,點起地雷火器。誰料想“忽然狂風大作,黑氣漫空,一聲霹靂響處,驟雨傾盆。滿谷之火,盡皆澆滅:地雷不震,火器無功……”

每一次都是在千鈞一發、退無可退的情況下,發生一件極其不可能發生的事,並讓歷史在那裡轉折。這是因為神要達到三國鼎立的局面,不會讓一個國家不到神安排的時間就覆滅,同時也在教導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正如《三國》結尾古風的最後四句說的一樣“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弔空牢騷”。這四句詩應該說是《三國演義》的點睛之筆。無論是曹操、劉備還是孫權,他們手下的文臣武將表面上鬥智鬥勇,那只是為了符合人中的理而表現給人看的,其實是神安排下來的一種平衡,達到三國之間的軍事上鼎足而立而已。

在修煉大法以前讀《三國》的時候,關注的是一場場戰鬥的謀略,喜歡看諸葛亮與周瑜、曹操、司馬懿鬥智。修煉以後似乎更能從宏觀上把握歷史的安排,更欣賞的是人物的品德操守,更能理解古人遵天敬神時的謙卑,更能體會到作者在著書時匠心獨運的地方,也更能看出神在安排這段歷史時的細膩和嚴謹。

(http://www.dajiyua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rossworld 的頭像
    crossworld

    穿越神佛世界濟世網 - 社團法人中華九天玄女文化推廣協會

    cross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