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之明
但石勒並不是好大喜功奢侈浪費的君主,他對自己的地位和功績也有自知之明。在後趙建平三年(西元332年),石勒設國宴款待高麗使臣。酒到半酣,石勒便問徐光:「你看我能和前代哪個皇帝相提並論呢?」徐光說:「陛下您應該高過漢高祖劉邦,比您高的僅僅是軒轅黃帝。」石勒笑道:「人應該有自知之明,我沒有那麽大的功績,假如我能遇到劉邦,我會向他俯首稱臣的。大丈夫做事要光明磊落,怎麽能像曹操和司馬懿那樣欺負孤兒寡母篡奪人家的天下呢?」大家聽了,對石勒莫不心悅誠服。
後趙建平四年(333年)的六月,石勒專程去鄴城巡視剛剛落成的灃水宮,中途回來時得了重感冒,回來後便臥床不起,在都城襄國西閣調養。他的侄子石虎驕橫跋扈,早就顯露出篡位之心,在石勒病重彌留之際,封鎖消息,不讓石勒的兒子們來看望,大臣也禁止入內,到七月,石勒感到時間不多了,便口授了一份遺囑:「在我死後三天就可以下葬,在這幾天不准禁止民間的嫁娶、祭祀、飲酒、食肉,各地的守將和官吏不准來奔喪。送葬時不許太浪費,只准用普通的車輛。墳墓中也不許陪葬珍珠、金銀和寶物。我死之後,兒子們要吸取東晉司馬氏兄弟內鬥導致國破家亡的教訓,互相謙讓,和睦共處。」幾天之後,後趙戎馬一生的建立者石勒病逝,享年六十歲。
石勒死後的第三天的深夜,石虎將他悄悄運到山谷中埋葬了。當時,石虎共命人組成了八支送葬隊伍,擡了八口棺材從襄國的四門出發,朝東、西、南、北和西北、西南、東北、東南八個方向前進,都埋在了山谷的深處。沒有人能說清楚究竟哪個棺材裏裝的是石勒。
過了十二天,石虎才爲石勒正式發喪。喪禮非常隆重,專門派了六十名大臣的子弟做挽歌郎,然後將一口空棺埋葬在襄國城外三十裏外的一塊荒地上,歷史上稱爲「虛葬」。這處陵墓稱爲高平陵,
石勒諡號明帝,廟號爲高祖。此後,石虎奪取了帝位,殺死了石勒年僅二十一歲的兒子石弘,石虎後來病死後,幾個兒子爲了皇位互相殘殺,最後被冉魏滅掉。(http://www.daji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