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西晉還處在建國初期,朝政方面存在著許多弊端,尤其是官僚機構臃腫重疊,冗官太多。晉武帝想有所改進,便下詔徵詢意見。傅咸遂上書指出,西晉建國15年了。可是仍然沒有做到國富兵強。老百姓不富裕,一遇災害便忍饑挨餓的。讓國家經濟困難,公私都不能充實的根本原因,就是設置的官吏太多。如今的戶口數目不過是漢朝的十分之一,可是設置的郡縣比漢代還多。虛設的將帥幕府,動不動就上百個,原本只需四、五個都督,現在卻超過十個,官員如此之多,卻無益於保衛國家,只吃糧不管事,沒有一點用處。五個等級的諸侯,都可以設立自己的官屬。所有這些官吏的供應,全從老百姓身上出,這就是困乏的原因所在。傅咸最後強調:「當前最迫切的事情,是精減政府機構和官員,停止不必要的勞役。從上到下,都該致力於農務。」
傅咸的主張雖然切中時弊,晉武帝卻沒有採納。因為西晉皇室代表的便是門閥世族利益,他們在政治上享有種種特權,只有濫設官職,才能滿足他們的私欲。實際上,官職的虛設本身就是為了優待世族階層,是統治者內部的利益均沾,因此要想裁減臃腫的官僚機構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主張「並官省事」的傅咸,反被譏笑為俗吏。
傅咸為官清廉公正。他在擔任司徒左長史時,豫州大中正夏侯駿上書說,魯國的小中正、司空司馬孔毓病得很重,不能接待賓客,請求讓別人接替他的官職。可是,不幾天夏侯駿上書讓孔毓擔任中正官。中正,是魏晉南北朝時為推護世族政治特權的一種選官制度,又稱「九品中正」或「九品官人法」。中正官掌握著評定、舉薦當地士人的權力。司徒魏舒不同意讓孔毓出任中正,夏侯駿多次力爭。傅咸遂以夏侯駿處事隨心所欲、強詞奪理,奏請罷免夏侯駿大中正的職務。然而,司徒魏舒和夏侯駿有姻親關係,所以傅咸的奏請屢遭拒絕。他為堅持正義,據理力爭,甚至上奏晉武帝。結果,反被司徒魏舒彈劾,說他詆毀上司。最後傅咸降任了車騎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