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傅咸又被任命兼職司隸校尉。這是一個負責糾察京師百官以及所轄各郡官吏的重要職務。當時朝綱渙散,豪門放縱,結黨營私,請賄相托,混亂朝野。傅咸上任伊始就嚴加查處違法亂紀的官員,上書奏請罷免河南尹司馬澹、左將軍司馬倩、廷尉高光和兼任河南尹何攀等人的官職。這一舉措震驚了文武百官,致使京都肅然,貴戚懾伏。
接著傅咸又彈劾了位居尚書左仆射兼領吏部尚書的重臣王戎。王戎生性貪婪吝嗇,廣收八方園田,聚斂無度。雖居高官顯位,卻漠不關心國事,隨波逐流。由於他主管吏部工作,一些心術不正的人乘機鑽營,通過行賄求官與升遷。結果,不少人到任不久就得到提拔。從而也使地方百姓受困于接連不定的調任,基層吏卒則疲憊於迎送之中。傅咸上書指出:按照古代典制,官吏三年考核一次,經過三次考核才能決定升遷。可是現在,有的地方官吏任職不到一年,就被王戎調入京師。如此一來,不僅沒有考定政績的優劣,而且使地方百姓忙於送故迎新,輾轉相望於道,影響了農務。王戎的這種驅動浮華、敗壞風俗的行徑,非但沒有任何益處,反而損害了國家權益。因此,應該罷免王戎的官職,以敦風俗。傅咸同時指出:王戎的兩個幕僚李重和季毅,不勸勉王戎,匡正弊端, 也應該一併免職。
王戎是朝中的寵臣,權勢顯赫。傅咸無所顧忌,仗義彈劾,雖得到晉惠帝的肯定,但也遭到了王戎及其親信的反對。禦史中丞解結反彈劾說,傅咸彈劾王戎違背典制,超越職權侵犯了他人的職守,所奏不是他分內的事,應該將他免官。面對惡意的攻擊,傅咸毫不退縮。他義正辭嚴地反駁說:「身為司隸校尉,糾察違法亂紀的官吏,是應盡的職責。嚴正自身,以率他人,是應盡的義務。如果自己違犯了法令,甘願受罰不求寬大處理。司隸校尉與禦史中丞共掌糾察皇太子以下文武百官的職權。豈有可以糾察皇太子而不可糾察尚書的道理!」由於傅咸的申辯十分有道理。朝廷也不得不承認他說得對。正直的朝臣對傅咸的凜然正氣十分欽佩,稱讚傅咸剛正不屈,忠誠果斷。
元康四年(294年),傅咸逝世,享年56歲。朝廷諡「貞」。他一生剛正廉直,無私無畏,是無愧於這一諡號的。
──轉自《中華文化信息網、TOM.COM》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