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暴君,承大統
西元353年,苻健病死,其子苻生繼承帝位。苻生是天下少有的暴君,視殺人如兒戲。每逢接見大臣,都讓侍從箭上弦、刀出鞘,鐵鉗、鋼鋸等擺放跟前。看誰不順眼,就隨即殺掉。如哪位大臣有所勸諫,就被視爲誹謗,殺之;若有人說句奉承話,就被視爲獻媚,殺之。因此,朝中人人自危,都希望苻堅取而代之。其中薛伽、權翼私下對苻堅說:「苻生這小子太殘忍暴虐了。搞得全國人心離散。常言說得好,有德者昌,無德者亡。苻生無德,應該早作打算,以順民心,不要讓政權落到他人手中。」
苻堅又何嘗不想早日除掉暴君呢,只是感到實力不足,不敢輕易動手,而在暗中謀劃。或許苻生也聽到了風聲,在西元357年的一個夜晚,對一位侍女說:「苻法和苻堅兄弟也不可信賴,明天就把他們除掉。」侍女等苻生熟睡後,秘密報告了苻堅。苻堅兄弟才不得不立即採取行動,召集親兵,分兩路衝進苻生的王宮,把睡懵懵的苻生拉到另外一個房間殺掉了。此後,在朝臣的一致擁戴下,苻堅在太極殿登位,號稱「大秦天王」,改年號永興,實行大赦。
推賢良勵精圖治
苻堅即位時,前秦社會一派混亂。關中本來是各民族雜居的地區,民族仇殺此起彼伏。前秦在戰亂中建國,法律制度都不健全;苻生又實施殘暴統治,已有水旱災害發生,致使千里秦川豪強橫行、老百姓苦不堪言。苻堅在做東海王時,就痛感時弊誤國害民,因而即位後決心開創清明的政治局面,整頓吏治,懲處不法豪強,平息內亂,實行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他深知明政無大小,以得人爲本的道理,所以廣招賢才,並首先從調整最高領導機構入手,果斷地處斬了幫助苻生作惡的佞臣董榮 、趙韶等二十餘人。提拔重用了一批精明廉潔的漢族士人參與朝政,其中最有影響的就是寒門出身的王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