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光寺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位於台南豆村東北約五公里的佛光山腰,為唐代五台大剎之一。在敦煌莫高窟61窟的五台山圖上,清晰地描繪著佛光寺,「榜曰『大佛光之寺』。其位置在南台之外為後世朝山者所罕至,煙火冷落,寺極貧寒,因而得倖免重建之厄。」[1]

佛光寺東大殿建於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是唯一年代可考,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木結構廟殿。「殿平面廣七間,深四間。其柱之分配為內外兩周。外簷柱上施雙杪雙下昂斗拱。 第二杪後尾即為內外柱間之明乳樑,為月梁形,其雙層昂尾壓於草乳樑之下。內柱之上施四杪斗拱,以承內槽之四椽明樑,樑亦為月梁。補間舖作,每間一朵,至為簡單。各明樑之上施方格平暗。平暗之上另施草樑以承屋頂。平梁之上,以叉手相抵作人字形,以承屋脊,而不用後世通用之侏儒柱。」[2]


佛光寺大殿平面圖

大殿建在低矮的磚台基上,平面柱網由內外二圈柱組成,這種形式在宋《營造法式》中稱為「金廂斗底槽」。內外柱高相等,但柱徑略有差別。柱身都是圓形直柱,僅上端略有卷殺。簷柱有側腳及升起。闌額上無普拍枋。 大殿屋面坡度較平緩,舉高約1/4.77。正脊及簷口都有升起曲線[3]。


佛光寺大殿內部

柱高與開間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約為柱高的1/2。粗壯的柱身、宏大的斗拱再加上深遠的出簷[3],都給人以雄健,騰空而躍的感覺。

除大殿本身全為精確木構外,殿內尚有唐代佛菩薩塑像幾十尊,梁下有唐代題名墨跡,拱眼壁上還留有唐代神仙壁畫。東大殿為一代輝煌朝代僅存的幾個建築之一,卻也表現出唐朝建築雄偉恢宏的風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rossworld 的頭像
    crossworld

    穿越神佛世界濟世網 - 社團法人中華九天玄女文化推廣協會

    cross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