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貫千秋透雲天
遙看當年風流君
不羨江山只羨仙
圍棋融合藝術、易理、謀略、智慧於一體,是中國古代充滿佛、道、神色彩的半神文化之典範。自堯起源,歷朝歷代,圍棋一直深受帝王將相、文人雅士、市井百姓的垂愛。
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已十分風行的圍棋在諸子百家的言論中頻頻出現。受老子親自傳道的尹喜真人所著《關尹子》曰:“習射、習御、習琴、習弈,終無一事可以息得者。”可見那時琴棋已成風尚。到了漢代,宮廷內盛行圍棋,據《西京雜記》記載:“戚夫人侍高帝,於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戶竹下圍棋。”著名東漢史學家班固所作的《弈旨》是現存最早的關於圍棋理論的專著之一。
圖一:漢宮春曉圖
三國時圍棋深受群雄青睞,據《三國誌》等文獻記載,曹操、諸葛亮、陸遜等英雄豪傑均是圍棋高手。《三國演義》中提到諸葛亮隱居隆中時,賦有《圍棋歌》:“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來爭榮辱。榮者自安安,辱者自碌碌,南陽有隱居,高眠臥不足。”道出了諸葛亮超然脫世的智者風範。此外,關羽也有肩中毒箭,一邊接受刮骨治療一邊安然下圍棋的美談。而東吳孫權之兄孫策和呂范下的棋譜仍保存至今,是世上留存最古的棋譜。
到了南北朝時期,不少皇帝喜好圍棋。據《南史》記載,宋明帝特別為弈棋者設置了“圍棋州邑”的專門官署,這是中國曆史上帝王首次為棋士們設立官署。一心向佛的樑武帝蕭衍也是個棋迷,撰有《圍棋賦》、《圍棋品》、《棋法》等專著,他曾令大棋家們主辦了一次全國性圍棋賽事,規模宏大,轟動一時,這是有據可查的最早一次全國性圍棋比賽。
隋唐時期是中國曆史上文化藝術的鼎盛時期,圍棋的發展也達到高峰。不少有關皇帝觀棋、弈棋等佚事佳話記載於文獻之中。唐朝在宮廷內設棋博士,翰林院還設有“棋待沼”、“畫待詔”、“書待詔”的官職。因圍棋戰術與兵法關係密切,唐代以前,輯錄圍棋著作多歸入兵書類,而唐書卻將其歸入《雜藝術》類,可見,在詩如潮湧、棋如星雲的盛世唐朝,圍棋的藝術性受到廣泛重視。
圖二: 《虯髯客傳》李世民觀棋圖 圖三: 十八學士弈棋圖局部
一代聖主唐太宗李世民也雅好圍棋,並作有不少圍棋詩賦。著名的太原起義,便是李淵、李世民父子藉由博弈為掩護,與眾人策劃而成的。又唐太宗常與門下十八學士弈棋,後人並因此畫有《十八學士弈棋圖》。而在杜光庭所著的《虯髯客傳》中,則記載了虯髯客和道士邀李世民往馬行東酒樓觀弈,借機看他是否有帝王之相。結果道士一看到李世民“神氣清朗,滿坐風生,顧盼煒如”,便慘然曰:“此局全輸矣!於此失卻局哉!救無路矣!復奚言!”之後,虯髯客便因此而退出了爭天下的行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