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公元1190─1244年),字晉卿,號湛然居士、玉泉居士,契丹族,是契丹皇室後裔,遼太祖阿保機九世孫。他兩歲喪父,由於其母楊氏「教之學」,加之其家祖輩皆善作漢文詩文,博通漢文經典,因此耶律楚材也博覽群書,通曉天文、地理、律歷、術數及釋老、醫卜之學,且善於工詩作文。他的詩作,不尚雕琢,功力深厚,擅長描繪北方雄渾的自然風光和少數民族的生活畫面。如《陰山》詩:「八月陰山雪滿河,清光凝目眩生花。插天絕壁噴晴月,擎海層巒吸翠霞。松檜叢中疏吠畝,藤蘿深處有人家。橫空千里雄西域,江左名山不足夸。」就描繪了陰山山脈的奇麗風光和雄峻形勢,讚揚了開發西北邊疆的廣大群眾。他原為金朝官吏,官至員外郎。成吉思汗十年(公元1215年)取燕(今北京市)後,被召用,很受信任。
1218年,耶律楚材到漠北,次年隨成吉思汗西征,沿絲綢之路到達西域一帶。他在西域期間,主要服務於天文、地理、醫卜等方面的「諮訪」和從事漢文文書工作。成吉思汗給長春真人的第二份邀請詔(答詔),就是他代為起草的。在西域塔拉斯城,他曾管理過屯田的事務。他還反對西域商人對當地人民的高利貸剝削,與漢、回商人的補買課稅制度,對於促進西域各民族和中原的經濟文化交流作出了很大貢獻,深受西域人民的愛戴。
耶律楚材在成吉思汗、窩闊台兩大汗時期,任職近三十年,官至中書令。在蒙古族統一中國的過程中,他反對以漢地為牧場,主張採用漢族傳統的農耕經濟和賦稅制度;反對濫施屠殺,廢除占領一城便將該城軍民盡行斬除的屠城舊制,破金都汴京(今河南開封)時,就因他的極力勸阻而保存了百萬生靈。他曾提出定禮儀、正名分、給奉祿、官功臣、選工匠、務農桑、設州郡、開漕運等建議。元代立國規制多由他奠定。
耶律楚材還非常注意保護先進的漢族文化,曾奏封孔子後裔襲爵衍聖公,設立編修所、經籍所,編印漢族經史典籍,召請名儒講授儒家經典,開科取士,釋放被俘為奴的漢族儒人,大膽任用漢族知識分子。他的這些舉措,大大增進了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和來往,也促進了中原文化的恢複和發展。
耶律楚材死后葬于燕京玉泉山麓(今北京頤和園昆明湖東岸)。有《西游錄》和《湛然居士集》傳世,對研究西域和絲綢之路頗有價值。
──轉自《大話西遊絲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