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西域維吾爾和卓家族因協助清軍平叛有功,而被乾隆皇帝召見。聰明美麗、能歌善舞、通曉詩文的和卓女跟著叔父額色尹、兄長圖爾都奉召進京。
在慶功宴上,乾隆召見和卓家族。和卓家族行大禮:「謝萬歲對西域臣民恩深似海。」乾隆在御座上欠身答道:「有功即登殿,休談東西南北。」和卓家族面面相覷,無以對答,但見和卓女緩步上前,躬身施禮答道:「無色也進宮,不分漢滿蒙回。」乾隆驚問:「下邊答話者何人﹖」回曰:「小女和卓氏叩謝萬歲聖恩。」邊說邊伏地叩首,不慎把藏在袖內准備奉獻皇帝的一枝沙棗花掉在地上,乾隆皇帝隨口吟道:「小女子袖內攜花,暗藏春色。」和卓女見金殿上香煙繚繞,遂即答道:「萬歲爺金殿秉燭,明察秋毫。」乾隆見和卓女品貌端莊,才思敏捷,對答如流,滿心歡喜,當即封為「貴人」。
翌年春天的一個晚上,乾隆皇帝在御花園乘涼,侍女端來西域進貢的哈密瓜。瓜甜似蜜,皇上便想到和卓女,馬上令宮女去找。原來西域進貢品時,家人也給她帶來瓜果和一束沙棗花,這勾起了她的思鄉之情。宮女在几株玉蘭花間找到了她,她的雙眼還飽噙著晶瑩的淚花。和卓貴人帶著這束沙棗花來到乾隆面前,給他唱了一支自己最喜歡的歌《恰爾尕木卡姆》。歌聲如滾滾的葉爾羌河水,清脆流暢。她還領頭跳起深情的喀什「賽乃姆」,舞姿格外動人。和卓貴人把美麗的沙棗花敬獻給乾隆,皇上隨口贊道:「和卓女,獻奇花,國色天香。」她立即答曰:「高宗帝,安四方,萬民之尊。」乾隆大悅,笑道:「卿乃有容妃之才。」當即傳旨將和卓女由「貴人」晉升為「容妃」。這位生長在新疆南部葉爾羌河畔的姑娘,全身散發著濃郁的沙棗花香,因而便獲得了「香妃」的美譽。
乾隆對香妃十分鐘愛,因感她的思鄉之情,派人將喀什噶爾河畔的一些沙棗樹移植到北京,還從香妃的故鄉請了兩位廚師,專門為香妃料理飲食。
香妃在宮中生活了28年,她把維吾爾音樂《木卡姆》和舞蹈《賽乃姆》帶入中原,對西域和中原音樂舞蹈藝朮的融合,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也為漢民族和西城少數民族之間的融洽搭起了橋梁。
1788年4月16日,容妃在北京病逝,乾隆賜以厚葬,葬于河北遵化縣清東陵的「禮妃園寢」中。喀什噶爾人民為了紀念她,便把當地一座宏偉的和卓古墓稱為「香妃墓」。這座墓現是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轉自《大話西遊絲路情》(http://www.dajiyuan.co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