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太平天國吸取基督教義中「天下一家」的精神,傳達出宗教、政治、社會的理念。如:
一、天下一家之一神說
基督教義認為奉上帝,就能打破人彼此的隔閡。因為「自然而然無形無像之神堂,奉事天下之大主,正合天下萬國如一家之本義,古今之世,皆一體之意也。」、「神天上帝乃係萬國萬類人之大父母。」故信眾即使有國家種族的差距,但全體都是上帝照顧下的子女。太平天國利用此宗教理念,結合了中國傳統儒家的大同世界思想,也同樣認為天下是一家。如〈太平詔書〉就有就樣的記載:

皇上帝,天下凡間大共之父也。近而中國是皇上帝主宰化理;遠而番國亦
然。......是故孔丘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是謂大同。又曰,
此聖人所以天下一家,時黎民吾同胞之懷而不忍一日忘天下也。

天情道理書更記載著「不分彼此」之說,其道:

萬姓同出一姓,一姓同出一祖,其原末始不同。我們蒙天父生養以來,異
體同形,異地同氣,所謂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今者深沐天恩,共我一家,
兄弟姊妹,皆是同胞,共一爺所生,和分爾我?何分異同?有食同食。

有此可知,太平天國認為,只要信仰上帝,大眾皆是兄弟姊妹,可以化開彼此的界限。

二、天下一家的公有財產及公庫制
太平天國將「天下一家」的理念,推至它所施行的經濟制度上。它說:

天下皆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則主有所
運用,天下大家庭處處平均,人人保暖。

所以,太平天國認為群眾所生產的作物,是屬於上帝的,大眾應該將他們生產的作物交由上帝統籌處理。這樣上帝可以平均分配,使大夥都有飯吃。此外,太平天國也認為每個人都必需耕作,故它分田給群眾,它說道:「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則分多, 人寡則寡。......凡天下人同耕,此處不足則遷彼處,彼處不足遷此處。」 因為只有每個人都去耕作,天下才能「田豐荒相通,此處荒,則移彼豐處以賑此荒處,彼處荒,則移此豐處以賑彼荒處,務使天下共享。」

太平天國為了使「天下一家」的政策徹底施行,它制定了一套「國庫制」來推行。其方法為:以「二十五家」為一單位的,設立了一「國庫」,並派兩司馬,來管理群眾的物質生活。它說:

凡天下樹牆以下以桑,凡婦蠶績縫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雞,二母彘,無
失其時。凡當收成時,兩司馬督伍長,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穀外
,餘則歸國庫。凡麥荳苧麻布帛雞犬及銀錢皆然。

所以,國庫制不但可以統籌辦理分配群眾的食糧,還可以將群眾多餘的作物儲藏,已備不時之需。此外,國庫還兼具管理群眾精神生活的事,如結婚、生小孩,國庫都有補助費用。它說:

凡二十五家中設國庫,一禮拜堂,一兩司馬居之。凡二十五家中所有婚娶
彌月喜事俱用國庫,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錢。如一家有婚娶彌月事給錢
一千,穀一百斤。

但是,太平天雖有補助,但補助有一定的形式與額數,因「通天下皆一式,總要用之有節,已備兵荒。」可見,太平天國的國庫制,除了宗教因素外,多少還是牽涉到軍事費用為所需。

太平天國「天下一家」的理想世界,本來是藉著基督教的博愛精神,讓群眾不分彼此,互相幫助關懷,沒想到太平天國更將此博愛的精神放置在太平天國的經濟制度下,使得太平天國成為一個共產的國家,促使它能夠在軍費上維持一定的水平,也促使它能與清軍周旋很久的因素之一。

參考書目:
1、清.梁發著,吳湘湘主編,《勸世良言》,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5年2
月再版。
2、楊家洛主編,《太平天國文獻彙編(一至六冊)》,台北,鼎文書局,1973年12月初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rossworld 的頭像
    crossworld

    穿越神佛世界濟世網 - 社團法人中華九天玄女文化推廣協會

    cross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